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黄、东海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陆架海区之一,河流输入众多,底质类型多样,悬浮物的分布和输运过程不仅控制着海底地形地貌演化,同时也对海洋生物、环境、沿岸基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新南威尔士大学泥沙模式UNSW-sed结合MASNUM海洋数值模式,加入理查森数计算底摩擦,同时考虑了波流对底层沉积物的影响,并将悬浮物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加入其中,研究模拟了渤、黄、东海2008年4月~2012年12月悬浮物的输运过程。悬浮物浓度分布的模拟结果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的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布形态与数量级基本一致。本研究获得如下认识:悬浮物浓度高值区集中在黄河口、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山东半岛沿岸和苏北浅滩至长江口附近,冬季分布范围最广,夏季分布范围最小,春、秋季为过渡时期。悬浮物分布受风速季节性变化影响。水深较浅海域风速对悬浮物浓度影响较为明显,水深较深或风速变化周期较短时,风速对悬浮物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弱。夏季渤海海峡悬浮物输运受到黄海冷水团控制,表底层水团形成跃层,限制了底部的高浓度悬浮体向上输运;冬季则受到黄海暖流控制。成山头周围悬浮物的输运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夏季受黄海冷水团影响。苏北沿岸和长江口的悬浮物输运主要受风驱动沿岸流的影响。模拟的2012年渤、黄海间,南、北黄海间以及黄、东海之间的悬浮物年净通量分别是232×10~6t、631×10~6 t和709×10~6 t,输运方向分别为由渤海向黄海、由北黄海向南黄海和由黄海向东海输运。渤海向黄海的悬浮物输运主要时期在春季,主要输运通道为老铁山水道和登州水道;北黄海向南黄海的悬浮物输运主要时期在晚秋至冬季,主要通道在123.6°E以西;黄海向东海的悬浮物输运主要在冬季的绝大部分区域。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泥质区及苏北浅滩存在再悬浮沉积物。来自山东半岛泥质区的再悬浮沉积物在鲁北沿岸流作用下向南输运。现有计算条件下,本研究数学模型具有最优的详细程度,定性结果较为可信,但由于计算效率限制,模式的设定没有考虑河流实际悬浮物输入量、海底底质类型以及全部主要分潮,定量结果需要进一步计算和更多资料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