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电凝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目的: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记录大鼠相关行为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病理检查证实梗死范围。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两组大鼠手术前3天开始行为学测试,模型组使用Tamura法暴露左侧大脑中动脉,并将其在大脑下静脉及嗅束之间电凝闭塞;对照组只暴露不电凝,术后24h做相应行为学评分及记录,行为学测试包括转棒试验、平衡木试验和悬空旋转试验,之后断头取脑进行TTC染色。结果:实验组12只大鼠有11只造模成功,Longa评分2分9只,3分2只,未出现进食困难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其中1只大鼠麻醉过量致死。对照组12只大鼠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行为学异常。术后24小时行为学测试,转棒试验中,实验组大鼠术后24h滚轴上平均停留时间为32.64±4.30s短于对照组160.92±5.7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木试验中,实验组术后24h平均得分2.82±0.60分低于对照组6.00±0.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空旋转试验(如图6),术后24h实验组大鼠向右侧摇摆所占比例平均为92.73%±5.79%高于对照组为50.83%±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C染色提示梗死部位累及运动皮层在内的大脑皮层背外侧部。结论: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远端制作MCAo大鼠脑卒中模型,获得梗死面积一致,均一性好,死亡率低,与临床更加贴近。第二部分运动皮层电刺激促进MCAo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相关机制目的:在SD大鼠MCA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左侧运动皮层植入刺激电极,予以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大鼠相关行为学变化并进行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大鼠梗塞灶周边MAP-2的表达情况。方法:24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皮层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2只。电刺激组从MCAo后24h开始每天刺激1小时,持续2周,刺激参数为:频率50Hz、波宽200μs、电流100μA;对照组仅植入电极,不进行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大鼠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行为学测试结果。术后第15天,24只大鼠断头取脑,进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行为学测试,转棒试验中,MCAo后第1天实验组在滚轴上平均停留时间35.25±5.29s,对照组35.33±4.85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电刺激过程中,实验组术后第5、10、15天在滚轴上平均停留时间(63.67±8.18s,86.42±9.92s,112.33s±7.98s),明显长于对照组(45.33±5.69s,67.25±5.79s,84.75±8.4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木试验中,MCAo后第1天实验组平均得分2.58±0.67分,对照组2.75±0.62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电刺激过程中,实验组术后第5、10、15天平均得分(3.75±0.62分,4.67±0.78分,5.17±0.18分),高于对照组(3.08±0.67分,3.58±0.79分,4.33±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空旋转试验中,MCAo后第1天实验组向右侧偏转百分比93.67%±2.53%,对照组92.50%±2.7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电刺激过程中,实验组术后第5、10、15天向右侧偏转百分比(77.83%±7.96%,70.17%±5.89%,59.92%±7.83%)低于对照组(85.50%±5.81%,77.58%±7.63%,71.4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梗死灶周边区域MAP-2表达39.33%±2.96%显著高于对照组14.00%±1.73%MAP-2表达,P<0.05。结论:行为学结果提示,MCS有助于MCAo大鼠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和协调运动功能恢复。MCS组梗死灶周边区域MAP-2表达多于对照组,提示MCS可能使病灶周围神经元和突触密度增加,促进突触结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