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是18世纪启蒙时代最激进的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和异化思想的先知先觉者。他与启蒙时代的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不同,正当他们为理性、文明进步高唱赞歌之时,卢梭却敏锐地洞察出自然和文明的对立,揭露出了文明社会人性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人越来越丧失自己本性的悖谬。 卢梭借助他的逻辑预定前提“自然状态”提出“人性善”的人性论,并认为在这一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具有自爱和怜悯心这两种天然情感,在这个尚未形成社会关系的状态下两者协调运作,使自然人平等、自由地幸福生活着;但是随着人的自我完善能力发展及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人所具有的天性平等、自由也随之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依附、猜忌、偏见、怀疑、奴役等等,造成了人类从天然的自由到不自由、从平等到不平等,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人性的异化就随之加深一步;卢梭在他的多部著作中给我们深刻刻画了人性异化的种种表现,并进而深入分析了造成人性异化主要在于自我完善能力、理性的自负、人的能力与欲望不平衡以及私有制的产生;最后期望能通过实施自然教育、签订社会契约和呼唤良知来克服人性异化。虽然卢梭的人性异化思想是他所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提出的解决人性异化途径难免陷入一些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且不乏乌托邦色彩,因而不能直接照搬来解决当下的人性异化。但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他的人性异化思想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