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五年制师范学校的学生在15~16岁之间,是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段。他们是大学生但不等同于大学生,是高中生又不完全是高中生。他们当中很多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才被迫选择上师范的,也可能是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一群。在五年制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研究者较为关注的是其作为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思想和行为规范以及自身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相比之下,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状况的研究相对偏少。本课题希望在已有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状况的实证调查和问卷统计,通过理论和实证双方面的互相求证,对目前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存在的状态以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预防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重塑五年制师范生对学习意义的认知,促使他们自觉主动,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通过实证、比较和调查等方法,阐述了五年制师范生由于学习兴趣、热情及效能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产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的认识,也为师范学校重视学习倦怠问题,引导人们探索和寻找预防师范生学习倦怠产生的有效方法,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提供可资参考的研究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五年制师范生教育研究的不足,并为今后师范学校培养合格、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提供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也为五年制师范生的现状提供研究的视角和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五年制师范生的学习倦怠与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来源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年级、性别及专业等不同,学习倦怠程度有所不同。(2)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自身因素包括:行为逃避、情绪耗竭、成就感低;学校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师资力量;家庭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而社会因素则包括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3)有效缓解五年制师范生学习倦怠的策略包括自身方面:引入危机意识,提高求知欲、增强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层面包括:丰富教学资源与课程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与师德素养、增强学校学习心理咨询功能和科学设置学习评价制度;家庭层面包括角色责任和家长素养;社会层面包括教育和就业机会均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