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梗为重要的药食两用大宗药材,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临床常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等,现代研究表明桔梗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1990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曾规定含总皂苷含量不得少于6.0%,之后(20102015版)则修订为含桔梗皂苷D含量不得少于0.10%。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因桔梗栽培产地分布较广,其药材质量受到种源(遗传)、生态、产地加工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地桔梗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桔梗总皂苷含量与桔梗皂苷D含量间也并无明显的关联性;在最低有效剂量(0.2g·kg-1)下,不同产地样品的镇咳或祛痰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且并未显示出与药材中的总皂苷、桔梗皂苷D含量间的明确相关性或规律,说明桔梗总皂苷可能并非桔梗药材镇咳祛痰活性部位,桔梗皂苷D也可能并非桔梗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或桔梗镇咳祛痰活性与桔梗皂苷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关联性。这种结果同时提示仅以总皂苷或桔梗皂苷D作为桔梗质量评价与控制指标并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国药典》中桔梗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用语模糊性高且在药材提取及成分展开过程中大量使用氯仿。阐释桔梗镇咳祛痰活性与桔梗成分的科学内涵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先决条件,而如何进一步明确薄层鉴别方法操作要求并降低氯仿使用量对于桔梗药材的安全可靠鉴别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以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桔梗药材镇咳祛痰活性与其成分关联性的科学内涵,并对桔梗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了优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为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桔梗药材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主要方法与成果如下:1、采用氨水喷雾法及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法研究了桔梗不同提取物部位的镇咳祛痰活性,同时应用UPLC/Q-TOF-MS/MS分析了不同部位皂苷成分及丰度分布,探讨了桔梗镇咳祛痰活性与桔梗成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桔梗镇咳祛痰活性与桔梗皂苷成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桔梗总皂苷确为桔梗药材的镇咳祛痰活性主要部位。这提示是桔梗总皂苷是桔梗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的重要属性,而其镇咳活性与可能与其众多皂苷成分的组成、含量分布均密切相关。2、采用HPLC-UV方法研究了全国10个省市产区31批桔梗药材总皂苷指纹图谱,并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国不同产地桔梗总皂苷指纹图谱相似度介于0.673-0.985之间,其中相似度高于0.9的样品共有23个,占样品总数的74.19%;相似度在0.88以上的样品共25个,占样品总数的80.65%,说明全国不同产地桔梗样品总皂苷成分虽有一定差异,但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此结果提示应用桔梗总皂苷作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指标存在可行性,但桔梗药材的镇咳祛痰活性可能与桔梗皂苷成分的含量分布密切相关。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方法对全国10个省市产区31批桔梗药材的7个主要皂苷成分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2及D3、去芹糖桔梗皂苷D及D3、远志皂苷D及D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分析了桔梗药材的总皂苷含量。结果发现,31批药材桔梗总皂苷含量高于6%的样品占93.55%,总皂苷含量平均值11.99%。7种皂苷的总含量在0.2182%1.0218%之间,平均为0.5096%,说明桔梗中尚含有大量其它皂苷类成分且含量甚微。另外,7种皂苷成分各自的含量在各样品间的差异均较大,与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同样未显示出正相关性。因此,桔梗药材大量皂苷成分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宽的特点,导致使最低起效剂量下许多皂苷成分达不到起效剂量且起效成分的组成与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含量并不正相关,最终使桔梗镇咳祛痰活性与桔梗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并不正相关。这同时说明桔梗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应兼顾总皂苷及多种桔梗皂苷成分。4、对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桔梗药材薄层鉴别方法中的薄层板、样品制备方法、上样及展开溶剂系统以及加热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结果发现使用硅胶H板、应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展开体系、上样量10μl并在105℃下烧烤150s可达到良好的鉴别效果,从而明确了薄层鉴别用语要求,降低了氯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