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采集中继网络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网络质量和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协作中继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小区边缘弱覆盖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体验感知,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良好的分集增益。能量采集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先进技术,可以从周围环境的可再生资源中收集能量,从而实现绿色通信的目的。因此,协作中继技术与能量采集技术的结合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具有能量采集功能的多中继网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网络中无线节点的功率分配、中继选择、时间分配和子载波配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种资源分配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两跳多中继场景下,提出了一种包含功率分配和单中继选择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以中继节点联合最大发送功率受限和采集能量独立受限为约束条件,以系统中断概率的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优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KKT条件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中继节点的最优发送功率。通过计算中继节点的贡献因子,选择出一个最优中继参与协作。除此之外,本文还对中断概率的下界值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中断概率的下界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功率分配和单中继选择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并验证了中断概率下界表达式的正确性。(2)在具有能量采集功能的多中继系统中,提出了一种能够提升系统平均吞吐量性能的基于中继选择的时间优化分配算法。该算法中中继节点工作在无线能量传输的能量采集模式下,基于能量因果性和数据因果性的限制,构建了系统端到端吞吐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采用分支定界法对每一个时隙所使用的中继节点进行选择。针对中继节点对剩余能量不同的使用情况,分别采用单纯形法和独立求解法对每个时隙中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传输时间进行最优分配,以提高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中继选择和时间分配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平均吞吐量。(3)在能量采集OFDM多中继系统中,以系统总容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的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的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中中继节点采用能量分割结构进行信号接收和能量采集,在源节点最大发送功率受限的条件下,根据两跳解码转发协作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求解出中继节点的最优能量分割因子,并以此引出等效信道增益以简化优化问题。通过采用拉格朗日对偶规划和匈牙利算法对子载波配对和节点功率分配问题进行了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平均容量。
其他文献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的发展,无线网络的传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各种VOIP、WEB、Video等多媒体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区分不同业务的优先级来提供QoS(Quality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例如在工业、农业、医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大量的应用。本文主要是以金属流通硬币和纪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维护着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这种重要性,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受到攻击、发生安全事件并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加大,其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维护其安全性的首要工作就是寻找合适的评估方法衡量系统的安全性水平。因此,需要
电力线通信技术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具有用户多、分布广、不需要重新布线等优点。在智能配电网的宽带电力线通信中,随着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与动态资源优化分配技术相结合,能有效地消除电力线信道的多径、衰减、时变和频选影响,提高整个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论文面向智能电网,重点研究了智能电网中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本文从原理和性能方面分析了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OFD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车牌识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监控摄像机自身存在缺陷、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车辆与摄像机之间的相对运动
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牌图像增强是车牌识别系统的首要环节。当车牌识别系统用来识别车辆信息时,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获得的图像分辨率往往很低,因此,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极速增加。另一方面,绿色通信、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给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和管理带来了越来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低成本、自组织的网络技术,为更好地掌握信息开辟出了一条崭新之路。在传感器网络的所有技术中,目标覆盖控制是一个重要基础,也是首要任务,它相对于研究普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采用的信道模型为空间信道模型(SpaceChannel Model, SCM)及扩展空间信道模型(Extended SCM, SCME)。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先进国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