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这样一种行政体制,它角色本分,行为规范,职能范围适度,职能结构合理,权力范围有限但权力效率很高,在完善的责任保障机制的基础上保持权力的必要集中,精干、廉洁、高效并充满活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机关必须是效能型机关,管理应该追求高效能管理。所以,我国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建设效能型政府机关的目标就应该是我国改革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应有之意。而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的方向选择无疑具有关键意义。 但由于我国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特点和“追赶型”现代化任务的特殊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及其相应的改革内容,在理论界至今尚无完全共通性的界说。其原因在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的高度复杂性,在不同的时间、背景和层次上谈论行政体制改革的话题和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学者在回顾建国以来的行政改革时,认为大致经历了六个不同目标内涵的历史阶段,各个阶段行政改革的具体内容受改革目标的制约,而改革目标实质上又取决于当时具体的内外部条件。 政府机关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一直是机关行政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但在实践中,公众却经常抱怨政府的“管理无效”现象,并时常攻击政府的效率问题。进而导致通常所说的“政府失灵”,即“由政府组织内在缺陷及政府供给与需要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活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分配不公平”。政府机关长期存在一些通病:机关职责配置不尽科学,职能交叉,人浮于事;暗箱操作,以权谋私,行为不规范;行政环节过多,管理松弛,工作拖沓,态度生硬等问题突出。机关效能问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机关执政水平提高,而且引发了社会公正性问题。 提高机关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对新时期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机关效能,是评估国家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的效率和质量情况的重要指标,是行政行为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是政府机关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对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机关作风,切实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它有利于推进政府机关高效行政、服务型机关的构建和政府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 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研究背景、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政府效能建设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分别解释了效能、机关效能和机关效能建设的涵义及建设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政府在机关行政体制、行政组织、公务员队伍、机关财政、机关自身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此外,还介绍了东营市实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背景,及在效能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最后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高公务员素质、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及监督体系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