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之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但大多数研究例数少,随访期短,与肝癌生存相关的因素尚无定论。 目的:通过对大例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与肝癌生存相关的主要因素并比较11年间本中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希望通过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为今后肝癌的预防、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5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14个可能对肝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HBsAg、HBV-DNA、血清AFP水平、肝脏生化学指标(TBIL、ALT、AST、GGT)、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直径、病理类型、门脉瘤栓、BCLC分期、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法,获取对肝癌有影响的危险因素。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期。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生存风险模型,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4年4月28日,共得到1553例生存期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进行SPSS统计分析,肝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2.0月,1年、2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7.4%、33.8%、24.8%、15.9%;按入院年份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2002-2004、2005-2007、2008-2010、2011-2012,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月、8.0月、10.0月、14.0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5.8%、41.8%、45.7%、52.7%,2年生存率分别为:32.3%、28.7%、31.2%、39.6%,3年生存率分别为:23.6%、20.1%、22.3%、31.8%,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11.8%、14.1%,Log-rank检验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P<0.001)。 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水平(95%CI,10.8-13.2; P<0.001)、肝脏生化学指标:TBIL(95%CI,9.7-12.3; P<0.001)、ALT(95%CI,9.7-12.2;P<0.001)、 AST(95%CI,9.7-12.3; P<0.001)、 GGT(95%CI,10.7-13.3;P<0.001)、Child-Pugh分级(95%CI,11.5-14.5; P<0.001)、肿瘤数目(95%CI,11.9-20.1;P<0.001)、肿瘤大小(95%CI,22.0-30.0; P<0.001)、病理类型(95%CI,29.3-42.7; P<0.001)、门脉瘤栓(95%CI,9.8-12.2; P<0.001)、BCLC分期(95%CI,6.7-9.3; P<0.001)、抗病毒治疗(95%CI,12.0-24.0; P<0.001)、治疗方法(95%CI,10.8-13.2; P<0.001)是肝癌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性别、年龄、HBsAg、HBV-DNA不是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 3 Cox比例风险模型示:门脉瘤栓(OR=5.3;95%CI:1.1-24.5; P<0.005)、肿瘤大小(OR=13.2;95%CI:1.5-113.4; P<0.005)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1、近年来肝癌患者生存率有所升高,但总体生存率低,预后差。 2、血清AFP水平、肝脏生化学指标(TBIL、ALT、AST、GGT)、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门脉瘤栓、BCLC分期、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法是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性别、年龄、HBsAg、 HBV-DNA不是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3、门脉瘤栓、肿瘤大小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