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语言失误的研究。本项研究依据托马斯(1983)提出的“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调查问卷和测试,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建立一个语用和文化结合的理论框架对语用失误做定性研究,对其根源作出阐释,并提出一些对策。 1983年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她认为语用失误的产生是因为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认为应该被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其危害性在于会引起操本族语者与外语学习者之间的误会,以致原本顺利的交际被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涉及语言本身,与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干扰有关,表现为词语内涵把握不准确,句子结构误用,母语中言语行为的迁移,这类语用失误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因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纠正和避免,也是通过教学可以快速提高的一个层面。而社交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学的影响相关,属于深层次的语用失误,一般很难通过教学直接改正。 为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作者选取了解放军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结合了质与量的研究,除了书面测试学生的语用能力,发现其语用语言失误外,还采用了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背景,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本调查在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通过分析语用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所搜集到的结果,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语用语言失误的成因,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输入对减少失误及提高语用能力所施加的影响等。 通过日常教学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中出现的一个语言句型掌握的非常好,可是却经常导致大量语用失误。这个句型就是附加疑问句,附加疑问句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广泛的使用,它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语用功能复杂。附加疑问句的表达不仅仅是在提出一个问题,而是要表达说话者的不同意图。因此,在实际交际中,中国学习者会在附加疑问句的理解上遇到很多困难。通过着重对这一句型的研究,得出同一句型所包含的语义有所不同,即:没有正确理解在不同语境下同一句型结构或是单词、词组所包含的言外之意,同时指出这也是语用语言失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和以前学者,如何自然教授,所做的测试相比较,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用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呈非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即使学生语言能力很强,他们不一定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3)之所以选择语言层面作为考查语用失误的主要方面是因为这一方面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且通过短时间教学,学生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4)通过测试和问卷分析发现,导致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语言失误的主要原因有语内迁移,语言现象把握不准,语用知识输入不足等。5)基于对两组数据进行的显著性差异T检验分析得出结论,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输入对于减少语用失误有积极作用。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例如,教师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还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此外将文化和语用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重要性等相关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简单介绍了相关的定义和概念,回顾前人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 第三章研究方法,涉及研究问题,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等方面。 第四章结果与分析,着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语用语言失误的成因及其对策。 第五章结论,对论文进行总结,阐述了主要发现,论述了论文的教学启事,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以隐喻的翻译作为唐诗翻译研究的突破口,以《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隐喻为语料,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唐诗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学的阐释,在充分理解隐喻的深层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并提
宫泽贤治的童话特色多样,其中之一是肢体语言丰富。“笑”是肢体语言的表现之一,贤治童话中的“笑”的表达频繁,种类多样,且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论文以宫泽贤治的少年小说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