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鸿慈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鸿慈号称有清一代广东“由军机入相者第一人”,是清代广东官员中官位最高之人。他生于广东南海一书香之家,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从封建正途出身,逐渐升迁,官至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法部尚书、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并曾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与载泽、端方、李盛铎、尚其亨等组成“五大臣”考察团于1905年底被简派赴东西洋考察,是为晚清朝中重臣之一。 出洋考察前,戴鸿慈已享“知新”和“敢言”之誉,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与革新之士交往较多;考察时他悉心考察各国宪政、经济、教育、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期对清政府的新政有所借鉴;回国后他即为厘定官制大臣,积极参与新政,并任第一任法部尚书,领导法部掌司法行政,与沈家本领导的掌司法审判的大理院既有分歧又有合作,作出了多方努力,力图实现中国的司法独立,为我国法制的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戴鸿慈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处于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时期,出身于封建正途的他具有新旧两方面的特征,他受过系统的封建式教育,仍然维护大清王朝的利益和统治;但他又能接受新事物,并力荐衰亡中的晚清王朝实行新政,仿行日本立宪以除外患和内忧,使中国能逐步强大。同时,他虽在京为官,但仍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事情,体察家乡父老的疾苦,并为此办了一些实事,是广东的历史名人。 本文根据搜集的资料结合戴鸿慈一生中主要的事迹,主要探讨了以他为领军人物的“戴端团”在1905年底到1906年8月的出洋考察情况和回国后戴鸿慈在清末新政中的表现和活动,力图将这一晚清政坛上的广东历史名人呈现人前,并从新的视角来考察清末的“五大臣”出洋和清末新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和结肠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0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本文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 统购统销出台的原因分三点。(甲)理论/法律依据;(乙)直接导因:1953年粮食危机;(丙)深层矛盾: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取舍
台湾蒋氏当权时期的对美政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大陆方面专门研究台湾蒋氏当权时期的对美政策的论文很少,在台湾有一些这方面的论著,但不够全面和客观。实现国家的完
《浙江潮》是二十世纪初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份留日学生刊物。它蕴含的丰富内容,既客观地反映了处于过渡时期的1903年里中国社会的错综复杂,也真实地折射出这一年中各种社会思潮的
期刊
作者以自己的工作实践、学习调研的体会,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局限性,探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政局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中间知识分子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掀起了一次参政议政浪潮。以上海的一批高校教授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在上海创办《时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