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鸿慈号称有清一代广东“由军机入相者第一人”,是清代广东官员中官位最高之人。他生于广东南海一书香之家,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从封建正途出身,逐渐升迁,官至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法部尚书、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并曾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与载泽、端方、李盛铎、尚其亨等组成“五大臣”考察团于1905年底被简派赴东西洋考察,是为晚清朝中重臣之一。 出洋考察前,戴鸿慈已享“知新”和“敢言”之誉,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与革新之士交往较多;考察时他悉心考察各国宪政、经济、教育、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期对清政府的新政有所借鉴;回国后他即为厘定官制大臣,积极参与新政,并任第一任法部尚书,领导法部掌司法行政,与沈家本领导的掌司法审判的大理院既有分歧又有合作,作出了多方努力,力图实现中国的司法独立,为我国法制的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戴鸿慈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处于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时期,出身于封建正途的他具有新旧两方面的特征,他受过系统的封建式教育,仍然维护大清王朝的利益和统治;但他又能接受新事物,并力荐衰亡中的晚清王朝实行新政,仿行日本立宪以除外患和内忧,使中国能逐步强大。同时,他虽在京为官,但仍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事情,体察家乡父老的疾苦,并为此办了一些实事,是广东的历史名人。 本文根据搜集的资料结合戴鸿慈一生中主要的事迹,主要探讨了以他为领军人物的“戴端团”在1905年底到1906年8月的出洋考察情况和回国后戴鸿慈在清末新政中的表现和活动,力图将这一晚清政坛上的广东历史名人呈现人前,并从新的视角来考察清末的“五大臣”出洋和清末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