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批判性超越是沿着“启蒙是什么”、“马克思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对启蒙的脱离”这一逻辑展开的。本文按照这一逻辑线,对马克思的启蒙思想渊源、发展的轨迹及其转变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分别阐明了什么是启蒙、马克思青年时期形成的启蒙观、以及马克思对启蒙思想如何去批判性地超越的问题,并且认为对启蒙概念的界定是把握青年马克思唯物史观之前的启蒙观的必要前提,对于宗教的批判、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启蒙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旧哲学”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整个唯物史哲学理论的核心。启蒙就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即指人类摆脱自身的蒙昧。对于马克思在形成唯物史观以前,他青年时期的启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及其梳理,并指出青年马克思坚持启蒙的中心原则及其核心理念,直到在他遇到了“物质与利益”难题以后,他开始逐渐对启蒙思想产生质疑和反思,进而他借助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方式从而展开对整个启蒙思想的批判以及超越,主要是以马克思对宗教、理性形而上学、启蒙国民经济学以及对旧哲学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批判,表现出了他已经逐渐实现了对“宗教异化”理论的超越,他把宗教的异化涉及到劳动异化的理论中去,而对于宗教的批判则上升到了经济学方面。马克思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观念论本身的实质性问题,并指出要用客观的实践对象对理性形而上学中的自我意识进行批判,而不是所谓的用理论去批判理论。他对“启蒙国民经济学”的批判,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存在的本质问题,因此马克思开始以“现代性”社会的视域对其进行具有实践性和历史性的批判,并且还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及其它最终必定会灭亡的发展趋势。对于“旧哲学”的批判则是马克思以价值论的角度去揭露现代性社会的发展方向。近代启蒙及其近代思想史的发展与转变无疑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思想前提和问题背景。并且马克思提出的唯物史观是前述众多思想成果的理论结晶,反映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于启蒙思想整体性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整个人类的社会运动及其发展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同时也论证了新的人类社会共同体必然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启蒙理性化思路的方式,实现启蒙力图实现又未能去实现的伟大的人类解放理想。这种方式就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社会自身的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