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电弧为热源,丝材为填充材料,逐层堆积构件的增材制造技术,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和设备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船舶等行业中,但同时存在热输入过大引起的热积累严重、熔池冷却速率低、显微组织粗大及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丝增材制造工艺来降低堆积层的热积累,达到改善成形件组织及性能的目的,即前送丝送入电弧,负责高效熔丝,后送丝送入熔池,进行少量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电弧为热源,丝材为填充材料,逐层堆积构件的增材制造技术,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和设备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船舶等行业中,但同时存在热输入过大引起的热积累严重、熔池冷却速率低、显微组织粗大及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丝增材制造工艺来降低堆积层的热积累,达到改善成形件组织及性能的目的,即前送丝送入电弧,负责高效熔丝,后送丝送入熔池,进行少量熔丝提高熔池冷却速率,减少热积累,并以308L奥氏体不锈钢为填充材料,钨极氩弧(Gas Tungsten Arc,GTA)为热源,多层单道薄壁件为研究对象,并对双丝GTA增材制造的工艺和成形件组织及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研究了后送丝送入熔池位置(熔池前端、中部及尾部)对成形的影响,并揭示了堆积电流和前送丝速度与熔池能熔化的最大后送丝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熔池前端送丝,成形质量最好。同时,在其他工艺参数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堆积电流或前送丝速度时,熔池能熔化的最大后送丝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堆积电流或前送丝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熔池能熔化的最大后送丝量保持不变。之后,研究了送丝模式与组织及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成形件组织的枝晶形态、枝晶间距及析出相,并对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单丝、双丝共弧(两根丝都送入电弧)和双丝弧池(一根丝送入电弧,一根丝送入熔池)GTA增材制造成形件组织分别为二次枝晶、柱状晶和胞状晶形态。力学性能方面,双丝共弧和双丝弧池的平均显微硬度差别不大,但都高于单丝;三种送丝模式的抗拉强度均表现为各向异性,即沿堆积方向的试样抗拉强度优于堆积高度方向的试样,但双丝弧池增材试样的抗拉强度最高,分别比单丝和双丝共弧增材试样增加了25.17 MPa和12.31 MPa;三种送丝模式的断后伸长率相差不大。在工艺参数为:峰值电流200A、基值电流100A、行走速度0.2m/min、前送丝速度1.5m/min和层间等待时间120s条件下堆积了薄壁件试样,研究了后送丝速度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后送丝速度从0.2m/min增加到0.8m/min,沉积态组织从粗大的树枝晶逐渐变为细小的树枝晶和少量的柱状晶,且枝晶间距也逐渐减小;同时,铁素体形貌分别呈现为板条状(0.2m/min)、骨架状(0.5m/min)以及网状(0.8m/min)存在于奥氏体基体上。而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后送丝速度的增加,平均显微硬度增加,且后送丝速度为0.8m/min的平均显微硬度比后送丝速度为0.2m/min的提高了10.7%;试样的抗拉强度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后送丝速度为0.8m/min时的抗拉强度比后送丝速度为0.2m/min的抗拉强度提高了7.8%,且三种试样的断裂方式都为韧性断裂。最后,研究了固溶温度和时间对308L不锈钢双丝GTA增材制造成形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件试样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成形件内铁素体形貌分别为骨架状(1000℃)、侧板条状(1050℃)和点状(1100℃),且铁素体的含量也逐渐降低;相比于沉积态试样,在1000℃的固溶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了12.4HV和18.17MPa。在1050℃的固溶温度下,固溶时间为1h和2h时,铁素体形貌分别为侧板条状和点状,当固溶时间达到4h,铁素体全部溶解,只有奥氏体存在,此时组织达到完全奥氏体态,相比于沉积态试样,试样的塑性均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间的交通出行需求日益旺盛,高铁的开通与发展,动摇了民航在高速客运市场中的地位。很多学者针对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缺少两者合作的研究,因而,研究两者的竞合关系十分必要。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关系最常用的理论方法,演化博弈论是博弈论的分支。演化博弈论将博弈主体假设为有限理性,博弈主体在互动初始阶段无法选择最优策略,其是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试错,向最优策略靠拢。研究高铁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大数据仿真、增强现实等大数据高通量应用已经在各个研究领域广泛使用。大数据高通量应用具有计算量大、高并发等特点,传统的单CPU处理器结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和调查访谈的形式,在长春老年大学中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老年大学钢琴专业以及老年人学习钢琴的现状。从教学配置、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以及老年人学习钢琴的目的与需求等方面,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相应对策。第一,合理安排课堂内容。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弹性分组教学。第三,增加学习评定机制。第四,教师策划开展钢琴演奏交流活动。通过举办
研究目的:反复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使心肌在随后长时间持续性缺血缺氧损伤中得到保护,这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效应的
高速铁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高速铁路AT供电系统由于机车负载导致电流中存在高次谐波,负荷中低次谐波含量低,使基于低次谐波的综合谐波抑制功能失效、由于电流增量保护整定值无法准确匹配导致电流增量保护功能可能不能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动车车型和列车运行图、AT供电回路参数、系统参数及供电能力均在变化等原因必须及时对保护定值(含测距定值)及方案进行修正、找出供电系统中部分设备的故障诱因等,这对保护和监
城市轨道列车跟踪定位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现有的城市轨道列车定位方法仍存在定位误差高、信息上传间断现象频发、设备维修成本高等不足。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载波技术的列车定位系统,在定位信息不间断获取的前提下,可实现列车定位跟踪、线路信息变更处置、区域定位监测功能。对未来研究城市列车定位精准性要求、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处置的新型列车定位方法及系统具有积极意义。系统包含数据通信模块、射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常常在秋冬季节遭受到雾霾天气的侵袭。雾霾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采取切实措施治理雾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目前,各地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多项治理举措,但是,各地对于雾霾的治理仍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各地对于雾霾的治理仍然看“天”靠“风”。雾霾治理的难点在于雾霾形成机制复杂,受自然及人为双重因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实现人-机-物互联互通的关键,利用虚拟环境支持高速铁路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对铁路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高速铁路VR场景往往存在融合效率低且绘制效率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长距离大范围高速铁路高逼真度展示与高效交互分析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高速铁路VR场景融合建模与实时绘制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选择案例区域,研发原型系
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功能手机只能提供有限的通话、短信等功能,智能手机通过高级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扩展应用满足了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机械装备长期运行于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工况下,例如高低温、盐雾、水淋等气候环境和高速、重载或交变载荷等苛刻工况,由此造成的摩擦、磨损、腐蚀异常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润滑脂是一类具备优良密封与润滑功能的材料,大型机械装备运行不可或缺的防护材料。因此,围绕润滑脂的基本组元进行调控,实现其理化性能和润滑功能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