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记忆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社会记忆对人类实践能力和经验认识的保存和传递,才使文化能够传承、传统得以延续、社会取得进步。如果没有社会记忆,将不能把握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因此运用社会记忆理论对文化传承的研究有助于厘清文化传承的发展脉络。社会是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人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总要不断的记忆前人对世界的认识,并将自己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的认识加以记忆并保存下去。虽然个人的关于社会的记忆不能等同于社会总体记忆,但无数个体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进行的关于社会的记忆,必然会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得到一定地域的人们普遍认同,从而转化为具有整体性的社会记忆,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记忆即人们关于社会的记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实践是所有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因此,社会记忆是人们对于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加以确认、储存和延续的过程,是从社会主体的角度对于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的深层探索和总体反思,由此可以看出从社会记忆的视域对文化传承的透析能够更好的把握文化传承。论文在收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社会记忆、文化传承的概念,认为文化传承与社会记忆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向同步的关系。正是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才有了文化的传承,因此社会记忆是文化传承的基本环节、特殊路径和重要方式。社会记忆的产生需要通过跟他人和社会的交往互动,还需要一个文化的基础,比如人的意识、语言、人的内部的私人生活,社会环境都属于此类。那么,随着文化的不断传承,以文化为基础的社会记忆图景现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对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文化传承的内涵、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文化传承是一个社会记忆的自我调适过程,并与人类的发展同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将会不断丰富和拓展,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通过对社会记忆内涵的分析和社会记忆理论的解剖,结合我国文化传承的现实特点,对文化传承进行再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提高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本文在社会记忆框架内寻求到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策略包括:第一,主体策略:广泛合作、积极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第二,客体策略:社会记忆收藏机构实现馆藏内容多元化、主动服务民众;第三,介体策略:文化经典普及化和重大事件仪式化的社会记忆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