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两组四色单克隆荧光抗体组合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敏感、快速、经济的方法。同时对一定数量的标本进行检测。对接受检测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预后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该方法用于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两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45/CD20/CD10/CD19, CD45/CD20/CD34/CD19)检测22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5例骨髓标本。所有骨髓标本均来源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及儿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均经过骨髓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确诊,并经过VCDLP方案诱导缓解(年龄未满18周岁患者经过VDLP方案诱导缓解)及强化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名,女性患者11名,年龄为2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20岁。以选定的两组抗体组合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患者诱导缓解及强化治疗后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根据是否可以检测到存在表达异常免疫表型组合的细胞群,将25例标本分为A、B、C三组。A组为可以检测出存在异常免疫表型组合细胞群的骨髓标本,即微小残留病变阳性者;B组为不能检测到存在异常免疫表型组合细胞群的骨髓标本,即微小残留病变阴性者;C组为可检测到原始细胞但未检测到异常免疫表型的骨髓标本。分别对A、B两组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检查,记录骨髓涂片原、幼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对A、B两组患者的骨髓涂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涂片原、幼淋巴细胞百分比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监测骨髓象,了解患者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1检测结果:应用选定的两组单克隆抗体组合(CD45/CD20/CD10/CD19, CD45/CD20/CD34/CD19)对22名患者25例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其中12份标本可以检测到异常细胞群,微小残留病变结果分别为0.009%,0.026 %,0.030%,0.060%,0.063%,0.068%,0.080%,0.096%,0.137%,0.230%,0.230%,0.270%。另有7份标本可发现表达CD34等原始细胞的标记即存在一定数量的原始细胞,但这部分原始细胞未发现异常的免疫表型,需要与正常存在的原始细胞相鉴别,不能确定为异常细胞群。其余6份标本未检测到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及原始细胞群,微小残留病变呈阴性。2最常出现的异常抗体组合:6例标本出现CD45dim/CD20+/CD10+/CD34+/CD19+,出现该异常免疫表型的标本最多。3与形态学方法的比较:在12份存在异常细胞群,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变呈阳性的骨髓标本中,形态学检测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百分比之和分别为2%、3%、3%、4%、1%、3%、2%、3%、4%、3%、7%、5%,计算均数±标准差为3.33%±0.449%,6份标本经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变呈阴性,未检测到异常细胞群的标本,形态学检测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百分比之和分别为0%、2%、1%、2%、3%、1%,均数±标准差为1.50%±0.428%。经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A组患者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数百分比之和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4 MRD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对这22位患者进行随访发现A组患者中有2例在检测微小残留病变呈阳性后2个月内复发,B组患者至今尚无一人复发。对于检测中发现存在原始细胞而未发现该原始细胞表达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的异常细胞群的7位患者,目前为止有2例形态学复发。5复发患者的MRD值与缓解期患者MRD值比较:1例已持续缓解4年2个月患者在本次检测时骨髓达形态学复发,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7%,其MRD值为0.23%。结论:1应用两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45/CD20/CD10/CD19;CD45/CD20/CD34/CD19)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与形态学检测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形态学的方法不能评价预后以及预测复发,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且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方法简便、便于监测、经济等优点,可以提早预测复发,从而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及早进行强化治疗避免复发争取了时间。2对于本方法可以检测到表达CD34等较原始的细胞标志的原始细胞,而不能确定所检测到的原始细胞是否表达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而无法确定为异常细胞群的一组患者,需要一段时间后复查,加测其他的抗体组合,或采用6色,8色等多色标记的抗体组合检测,尽可能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避免漏诊。3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需定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复发,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