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微量印花概念的节能减排技术,以液体分散染料与黏合剂、增稠剂结合的印花方式,能够实现分散染料印花工艺低能耗的目标。本文从液体分散染料的稳定性、液体分散染料印花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探讨了研磨剂AR用量对分散橙288的制备效率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比了流平剂LV与分散剂W对O288-AR10、O288-AR20、O288-AR30三只染料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研磨剂AR质量分数为30%时研磨时间最短(1.5 h),平均粒径最小457.43 nm,PDI达到0.139,染料研磨效率与研磨剂AR用量正相关,但染料放置稳定性与研磨剂用量相关度较小;分散剂W不会改变O288-AR10在低剪切速率时的塑性流体特征,高剪切速率时的牛顿流体特征,流平剂LV使三只染料都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2)研究了 7 只助剂(TU130,TU100,TU150,ATS4,CP9,DC12,DCC20)对0288F流变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其中TU130的加入不会改变0288宾海姆型塑性流体特征,其他助剂的加入使染料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CP9和TU150的加入使染料同时获得较好的离心稳定性和热放置稳定性。3)研究了液体分散染料流变性的数学模型和归纳了染料流变特征值,引入特征参数C*值(低转速时液体染料的体系粘度值)与C0值(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关系的变化速率)作为染料稳定性评价指标。当粘度与剪切速率呈假塑性流变特征时,C*值=3~8,C0值=80~500;当粘度与剪切速率呈塑性流变特征时,C*值=3~8,C0值=2~20。此时,液体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放置稳定性。4)考察了 cz-1、pk-1、海藻酸钠复配体系的流变性以及染料对糊料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并比较了 4只染料(蓝79、橙30、红4088、紫93)、6组糊料(cz-1、cz-1:pk-1=2:1、cz-1:pk-1=3:1、cz-1:pk-1=4:1、cz-1:hz=11:1、cz-1:hz=15:1)在五种织物(涤纶双绉、雪纺、涤塔夫、涤氨纶、色丁)上的印花清晰度。结果表明:添加了海藻酸钠的糊料黏度较小,剪切变稀作用更加明显,分散橙30和分散红4088对色浆降粘作用最为明显;其中涤塔夫面料上的花型清晰度最差,其余织物清晰度基本较好。同时比较了印花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其中使用cz-1:pk-1=3:1这组印花织物的色牢度最高,经过简单水洗就能达到4-5级以上。且这组织物在水洗之后的色差及K/S值变化也较小。5)考察了印花工艺对K/S值、残液吸光度、染料固着率、摩擦色牢度、废水量和废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的液体分散染料(蓝79、橙30和紫93)的微量印花具有增稠剂用量低、染料固着率高、优良的干/湿摩擦牢度,废水色度较低,水消耗量和废水排放量仅为粉状分散染料(蓝HGL、橙S-4RL、紫VDD)的1/5,废渣排放量约为粉状染料的1/3,明显减轻印花的后处理负担,是一种短流程、超低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