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兴国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迅速更新的今天,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该拥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来应对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或者说,当今的教育发展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2005年,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从2005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TPACK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的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能力;关于TPACK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TPACK框架包含CK(Content Knowledge,学科内容知识)、PK(Pedagogical Knowledge,教学法知识)和TK(Technological Knowledge,技术知识)等三个核心要素,PCK、TCK(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P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ACK等四个复合要素。各个要素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松散耦合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整个框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教师的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能力,然而河南省高校的地理师范生对TPACK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及培养方法做研究,其中关于地理师范生TPACK水平的数据获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获取中做到了广泛选取调查对象,以求获得更多的数据,测量结果更能代表目前河南省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各学校有效问卷数如下:河南大学64人;许昌学院21人;南阳师范学院88人;信阳师范学院57人;安阳师范学院88人;商丘师范学院28人。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测量工具为五点式里克特量表。该量表是在Schmidt量表的基础上,参考了新加坡学者Chai等人、Archambault和Crippen的量表,以及詹艺的数学师范生TPACK测量量表,结合地理的学科特点设计出来的。并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基本的信度分析、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处理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1)河南省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有待提高,从抽样数据来看,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均值为3.59,从分值上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但相对于满分5分来说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在地理师范生的TPACK框架内,各要素发展不均衡,例如地理师范生的技术知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值,仅为3.07分;(3)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与其PK水平相关系数最大,在以各要素为自变量对TPACK的线性回归分析中,PK的贡献率最大。因此提高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从扎实教学法知识开始。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地理师范生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提出了以下建议:(1)以加强教育见习为基础发展地理师范生的TPACK,其中包括三点,首先地理师范生要抓住机会,积极参加教学演练;其次地理师范生要勇于突破自己,丰富教育见习经历;再次地理师范生要积极面对,珍惜教育实习机会;(2)加强各维度的直接学习,其中也包括三点建议,首先地理师范生可以直接学习TPACK理论;其次地理师范生要重视起技术知识(TK)的学习;最后地理师范生应该加强以教学法知识(PK)为基础去发展各维度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工具上均有所创新。在研究领域上,把TPACK的职前教师发展研究具体到地理学科;在研究工具上,在国内外TPACK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地理师范生的TPACK水平测量量表。希望本研究能推动地理师范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TPACK能力,迎合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