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建立产业空间集聚及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工业集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工业园区具有项目组成多样、工程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其环境影响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当,容易带来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区域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环评已经无法胜任工业集中区的环评,在这种情况下于2003年国家颁布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简称《区域环评导则》)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0-2003)(简称《规划环评导则》)来指导工作。其中区域环评侧重于对一个区域定量分析,针对清洁生产、准入门槛、总量控制、环境减缓措施、风险防范及事故应急预案提出明确、细化的约束性条款和相应的定量指标。规划环评通过分析多个或多种类型建设项目累积环境影响解决发展与保护的冲突,并要求从多方面详细论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规划环评在规划批准前早期介入,以期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将二者比较分析,得出规划环评以定性为主,侧重于分析规划方向与各项政策的相符性、协调性,评价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提出指导性意见;区域环评以定量分析为主,侧重约束性的结论。本文以工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比对了规划环评与区域环评的共同点与差异。提出了以规划环评技术导则为主导,参考区域环评技术导则,在污染源强和环境影响预测上给出定量评估,在清洁生产及环境准入门槛设置上加以约束,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予以刚性要求的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并且以镇江新区姚桥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为案例进行了实践。案例实践包括在上位分析阶段依据《规划环评导则》相关内容在产业定位、总体布局、法律规划相符性分析和环境承载力方面宏观把握。之后依据《区域环评导则》相关要求,在源强预测、环境影响定量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即大气、水、声环境采用相应模型,设置相应参数,得出定量预测结果。同时增加了清洁生产和准入门槛,明确了准入条件,控制了入园企业标准,分别提出了工业区与物流区的清洁生产水平要求。最后对环保基础设施提出约束性要求。案例研究充分说明:(1)在工业类开发区环评中应当在依据《规划环评导则》的基础上,同时遵循《区域环评导则》。(2)在工作中以《规划环评导则》为主,对于相关政策法规、产业定位、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区划分的协调性分析上进行宏观把握,明确工业集中区在选址与经济发展趋势上的环境可行性。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方面按照《区域环评导则》要求,突出分析区域现状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开发目标前提下的污染源强预测,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更好的反映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特点并将定量数据深化;同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增加清洁生产、准入门槛、环保基础设施的约束性要求,可以行之有效的预防污染。本文提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可以对同类区域规划环评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