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视频通信具有数据量大,实时、连续、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特点。作为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联合推出的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从理念上把视频编码和传输分开,形成两个层次:视频编码层(VCL, Video Coding Layer)和网络提取层(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VCL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压缩;NAL则对具体的网络传输环境把压缩好的数据进行传输封装,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适应性。与传统MP4文件格式想比,它的压缩率提高了1.5到2倍,同时在画质上也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另外,H.264的错误恢复技术也比较好。基于H.264压缩标准的文件,借助于广播和点播技术传播流媒体实时的视频,是互联网上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视频传输解决方案。在视频的接收端,常常有需要将这些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就需要根据已经流化的RTP封装的H.264数据包进行重组,并重新生成H.264文件。电子科技大学8010实验室研发的信源处理器就能够提供这样的功能。本文首先对流媒体的传输技术做了介绍,对包括H.264在内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及新技术做了学习及研究,对RTP/RTCP协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研究了RTP的打包规则以及RTCP的反馈控制机制。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H.264压缩标准以及适合于H.264视频传输的载荷格式和封装策略。介绍了8010教研室研发的数字有机体平台,基于这一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平台。分模块详细设计了文件生成器程序结构,提出了从数据接收到控制和文件生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在生成文件中遇到的问题,如音视频同步问题,视频组帧问题和音频取帧问题等。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中对本文设计的写H.264文件的文件生成器进行了多频道的测试,并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该文件生成器能满足设计之初的要求,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用价值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