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已由制约经济建设的瓶颈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功带动了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有效地拉动了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在整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在各区域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这一定程度加剧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本文主要考查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藉此,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各区域间的差异。
本文使用我国200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首先对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经济边际贡献进行了估计;其次,在结构方程中引入了虚拟变量来考查这种边际贡献在各区域间的差别,并根据经验分析结果做出经济解释。
本文研究认为,信息基础设施虽然具有网络外部性,但对于某一固定地区来说,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并不能保持递增,当信息设施投资在当地达到饱和状态时,再追加投资带来的可能是反效果。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也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存量丰富的东部省份,其信息设施投资的边际贡献却很低,而且远低于信息基础设施缺乏的西部地区。这说明在经济上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已经拥有了接近饱和的信息设施存量,继续增加投资不会带来积极效果,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文章据此对如何改善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的快速均衡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