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达四千六百八十余万册1,使用人数占所有成人图书馆使用人数的三分之一强2,为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设施。在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已建成了与高等教育相匹配的图书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图书馆馆舍的老化,特别是阅读介质的转型使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筑陈旧或不堪重负,室内空间难以适应现代功能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改扩建一直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新建馆舍或者旧馆更新,最迫切的课题是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引入、应用与普及。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针对在阅读介质转型背景下馆员作业、学生使用活动以及空间规模改变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使用现况及信息科技引入对各类型空间产生的影响,进而对现有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模式进行修正,以适应我国之国情。本文研究分析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空间:读者相关空间、馆员相关空间及信息技术相关空间。展开的分析内容包括:(1)空间使用特性所受影响,(2)学生与馆员使用状况及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空间的影响, (3)空间规模大小及所受影响等。本文的重要内容如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使用活动受信息科技影响,网络信息成为近1/3学生课题研究前期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周上网时数为10~20小时的学生多数减少了来馆频率,其中以从事“馆藏相关活动”的学生所受影响较大,而从事“非馆藏相关活动”的学生则所受影响不明显。为减小“馆藏相关活动”所受的影响,应提高图书馆书库使用意愿与使用效率,建议各类书库空间采用“资料混合形态”及“分时分区”方式配置:前者是同一主题的各种形态资料(传统印刷品、电子、多媒体、缩影等)放置于同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