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索引起骨转移的原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提高警惕,加强和规范术后管理。探讨DTC骨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DTC骨转移患者56例。整理这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对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癌灶数目等可能与DTC骨转移有关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TC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可能影响DTC骨转移时间的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行单因素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探讨DTC骨转移时间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52例DTC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灶经单纯手术治疗,单纯1311治疗及手术联合1311治疗的疗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单纯手术治疗组20例,B组:单纯131I治疗组22例,C组:手术联合1311治疗组10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在疼痛缓解率及骨转移灶疗效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1.DTC骨转移以脊椎骨为主;多发溶骨性骨转移占多数;初诊骨转移的高峰年龄段为40-70岁,患者多于术后10年内发生骨转移;患者多伴有骨转移部位的相应症状。2.DTC骨转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理类型、单/多灶、肿瘤甲状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DTC骨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滤泡状癌、肿瘤多灶、肿瘤甲状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6个为DTC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DTC骨转移时间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单/多灶、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与DTC骨转移时间有关(P<0.05)。通过建立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与多灶癌均为影响DTC术后骨转移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4.骨转移灶单纯手术治疗组及手术联合131I治疗组治疗DTC骨转移在疼痛缓解率方面均要优于单纯1311治疗组;而单纯手术治疗组与手术联合131I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131I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有效率要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和单纯131I治疗组;而单纯手术治疗组与单纯131I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DTC骨转移好发于脊椎骨,常为多发溶骨性破坏,患者多伴有局部骨骼疼痛。临床上对DTC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骨骼疼痛时应注意排除DTC骨转移可能。2.甲状腺滤泡状癌、肿瘤多灶、肿瘤甲状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6个是DTC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和管理。3.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与多灶癌均为影响DTC术后骨转移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引起重视,制定更加周密的术后复诊计划,尽可能延长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4.手术治疗可以较好的缓解和改善患者骨转移部位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131I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全身骨转移灶;手术联合131I治疗为DTC骨转移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其可有效缓解局部骨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