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因自然灾害导致生存权受到威胁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项目。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惨重,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构建,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赋予其权威性和强制性,使灾害救助工作具有法律依据,这是依法保障灾民行使生存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文章对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目前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法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救助工作法制化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健全完善的对策措施。除了绪论外,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灾害救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从宪政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对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具有的主要特点、发挥的主要作用和存在的主要不足。第三部分是对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一部分重点围绕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原则、法律依据、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程序、救助标准展开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这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点所在,作者提出要在自然灾害救助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确立社会力量在救助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救助工作各个具体环节,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确认下来,即将整个救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我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