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与文学评论的结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强有力的文学作品解读工具——认知诗学。认知诗学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将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新学科。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也是认知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认知诗学在隐喻的研究方面吸收借鉴了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的精华;同时,在阐释和解读文学文本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基于前人对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最新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在解读较常规隐喻时比较直观、易操作,而概念整合理论对复杂隐喻的解读能发挥更大的阐释力,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隐喻解读模型:概念整合隐喻模型。该模型糅合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优势,可以用来有效、方便地解读包括常规隐喻和复杂隐喻在内的诗性隐喻,从表现形式到深层意义,将隐喻的解读从传统诗学提升到认知诗学层面,是对认知诗学理论的充实,迎合了语言学与文学结合的时代趋势。为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唐诗中的隐喻,以清朝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作为研究文本,对其中的隐喻进行了辨识、分类和细致的阐述。指出在研究诗歌隐喻的过程中,认知诗学能发挥更大的阐释功能,通过分析诗性隐喻的深层认知机制,证实了文学思维也是日常思维,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从而对隐喻的研究引入到一个新的天地,向人们展现了诗性隐喻的本质,进一步推进了人类在认知隐喻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隶属于狭义的认知诗学研究范围——利用认知科学、语言学相关成就解读文学文本中的微观现象——隐喻。该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今后古诗词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分析不同层面上隐喻的表现形式,丰富和细化了认知隐喻研究,拓展了其研究视野;同时对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的认知诗学解读为促进认知诗学理论本土化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材料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