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介音为切入点,上溯中古,下连当代,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闽方言的介音系统作较为全面的整理与分析。主要选择闽方言中的闽东、闽北、闽南三个次方言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福州、福安、政和、建瓯、泉州、漳州(漳浦)、厦门、汕头、台北九个方言点作为具体的考察对象。每个方言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方言韵书作为研究材料,以《广韵》为参照对象,系统地梳理每个方言点的介音系统。再就闽方言各个次方言区的介音系统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探索现代闽方言[-i-]、[-u-]、[-y-]介音及零介音的历史来源,并就其与中古四等韵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就影响介音演变的因素进行专门讨论。论文共分为七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闽东、闽北、闽南三大方言区介音系统的平面描写,对各个方言点介音系统进行历时比较,包括第一至四章;第二部分是闽方言介音系统的整体比较研究及现代闽方言介音系统的中古来源追溯,包括第五、六章。第七章是总结。绪论部分主要对闽方言和介音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所用材料、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交代。第一章是闽方言的历史与地理分布,共有三节,分别介绍福建省内闽方言、粤东潮汕地区闽方言、台湾地区闽方言的历史与地理分布。第二章是闽东方言介音研究,共有三节。第一节是福州方言介音研究,选取《戚林八音》(1749)、《福州方言拼音字典》(1870)、现代福州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历时角度梳理福州方言介音系统从18世纪中后期到现代的演变路线。第二节是福安方言介音研究,选取《安腔八音》(18世纪末期)、《班华字典》(1893)、现代福安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历时角度梳理福安方言介音从18世纪末期到现代的演变路线。第三节是小结。第三章是闽北方言介音研究,共有三节。第一节是政和方言介音研究,选取明本《六音字典》(1515)、清本《六音字典》(1894)、现代政和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历时角度对政和方言介音近五百年来的演变路线进行梳理。第二节是建瓯方言介音研究,选取《建州八音字义便览》(1795)、《建宁方言英汉字典》(1901)、现代建瓯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历时角度对建瓯方言介音近二百多年的演变发展路线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节是小结。第四章是闽南方言介音研究,共有六节。第一节是泉州方言介音研究,选择《汇音妙悟》(1800)、《厦英大辞典》(1895)、现代泉州方言为考察对象,梳理泉州方言介音从19世纪初叶到现代的演变路线。第二节是漳州(漳浦)方言介音研究,选择《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福建方言字典》(1832)、现代漳州(漳浦)方言为考察对象,梳理漳州(漳浦)方言自19世纪初期到现代的演变路线。第三节是厦门方言介音研究,选择《厦荷大辞典》(1882)、现代厦门方言为考察对象,探索厦门方言介音自19世纪后期到现代的演变路线。第四节是粤东潮汕方言介音研究,以汕头方言为代表,选择《汕头方言音义字典》(1883)、《潮语十五音》(1911)、现代汕头方言为考察对象,梳理汕头方言介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第五节是台湾闽南方言介音研究,以台北方言为代表,选择《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台北话音档》(1999)为考察对象,梳理台北方言介音一百多年来的变化。第六节是小结。第五章是闽方言介音比较研究,共有三节,分别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期、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及现代这三个时间段来进行闽方言介音的比较。第六章是现代闽方言介音和中古音综合比较研究,共五节,前四节分别分析现代闽方言[-i-]、[-u-]、[-y-]介音和零介音的中古来源;后一节研究现代闽方言有介音韵母与中古一二等的关系。第七章是总论,共有两节。第一节是分析影响闽方言介音演变的原因,第二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