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粮南运”伴生的区域虚拟水流动过程解析与应对策略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伴随着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面源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同时作为高耗水、低经济效益的生产环节,在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水土资源时空分布错位,粮食主产区向缺水的北方地区逐渐聚集,需要更加关注粮食安全和水安全问题。水足迹作为一个评价用水特征的综合性指标,可以评价农业环节的用水类型、数量、效率和环境影响,有助于提高农业用水的评价和管理水平。同时,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平衡,区域间粮食生产和消费形成的“北粮南运”格局导致水资源以虚拟水的形式在区域间再分配,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水足迹科学内涵及虚拟水理论,探讨了中国“北粮南运”格局形成机制,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足迹与虚拟水流动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了区域间虚拟水流动路径,揭示了“北粮南运”伴生的资源和环境效应,得出了主要的应对策略,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探讨了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过程及“北粮南运”形成过程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除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外,其余省份的粮食产量整体上基本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70年的23995.5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66384.3万吨。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北方地区聚集。产量和人口增速的差异使得传统的“南粮北运”自1990年开始转换为“北粮南运”。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和人口向南方发达地区的聚集共同驱动了“北粮南运”格局的形成。2.揭示了1997年至2017年各省级行政区及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粮食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从1997年的1.395m3/kg、0.631m3/kg和0.765m3/kg下降至2017年的1.060m3/kg、0.432m3/kg和0.628m3/kg。粮食生产水足迹区域间差异明显,广东的粮食生产水足迹最大,山东和河南较小。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水足迹高于北方地区,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绿水足迹的占比大于蓝水足迹,但水足迹的减小趋势主要是由蓝水足迹的变化引起的。3.创建了区域间虚拟水流动通用解析方法,明晰了区域间虚拟水流动路径,明确了1997-2017年区域虚拟水流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量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729.99亿m3增加至2017年的1472.61亿m3。流动格局上,输出省份逐渐向北方区域聚集,形成了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东北地区和河南、安徽和山东的黄淮海地区为代表的虚拟水输出中心;粮食输入区逐渐向南方地区聚集,形成了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和以浙江和上海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的虚拟水输入中心。4.阐明了区域虚拟水流动的伴生效应。随着虚拟水输出量的持续增加,输出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同时虚拟水流动格局为从生产单位质量粮食的灰水足迹和碳足迹较小的区域转移到生产单位质量粮食的灰水足迹和碳足迹较大的区域,因此当前的虚拟水流动格局具有减少国家尺度灰水足迹和碳足迹潜力,整体上呈现对全局环境友好的模式。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输出区的水资源和环境压力。5.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可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降低生产水足迹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农业节水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可通过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来提高用水效率;区域间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显著,可通过引导粮食贸易路径,从生产水足迹较低的区域向较高的区域贸易粮食来达到全局节水的目的;从粮食输入区征收一定的虚拟水输入费用,用以补偿虚拟水输出区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分析粮食作物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水资源的转移与流动为主线,分析了中国“北粮南运”格局形成过程中水资源从实体水到虚拟水系统的转换效应;探讨了粮食生产水足迹与虚拟水流动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路径,为实现区域虚拟水调控提供了参考;揭示了“北粮南运”伴生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效应,提出了应对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粮食生产用水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危大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的危大工程安全管控措施,可供同类型工程参考和借鉴。
生活中油污废水的排放以及时常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等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发有效的水油分离材料和技术迫切需要,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独特润湿性水油分离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高分离速率及效率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智能可控润湿性材料,其水油润湿性可随外界刺激发生可逆转变,因而能够实现不同需求的水油分离。作为未来实现智能便捷分离的最理想材料,具有刺
学位
学位
在"同真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唐家墩小学德育工作秉承"润心德育",将"德"作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完善内生型德育体系,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与评价机制,引导班主任新时期研学结合,实践再思考。
期刊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军民领域都对海量高速的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具有高传输码率、大信道容量、高抗干扰能力、高保密性、无需频谱授权等诸多优势,是满足军用、民用高性能通信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无线激光通信容易受到云雾遮挡等天气条件影响导致可靠性降低,而射频通信具有较高可靠性且受云雾天气环境的影响较小的特点,但射频通信却又不能满足军民领域日益增长的对容量需求。所以将无线激光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水资源短缺及干旱频发等背景下进行作物水分胁迫监测方法研究对于实现大田玉米的精细田间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在营养生长晚期、生殖期及成熟期具有不同施水量梯度的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和无人机遥感系统采集的不同尺度玉米冠层反射光谱及热辐射数据,结合地面实测叶面积指数、株高、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叶水势、径流等玉米生理生化参数,以及空
磁制冷技术由于具有高制冷效率和环境友好型等优点,使材料的磁热效应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一级磁相变材料因其具有巨磁热效应的优点被广泛的研究,但是存在滞后的缺点。因此,本文考虑到滞后对一级相变磁致冷材料磁热效应的影响,对影响一级相变磁致冷材料Fe-Rh合金的相关因素和R3TM(R=稀土元素,TM=过渡金属元素)做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和创新性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主要获得了以
钾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受西北地区土壤“富K”传统概念的影响,小麦生产中多施用氮、磷肥而忽视钾肥的投入。但是,随着高生物量小麦品种的应用与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土壤中的钾肥消耗,土壤的供钾能力日趋下降。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易产生衰老,造成吸钾能力减弱,也会导致缺钾现象的发生。因此,合理施钾对于西北地区小麦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面喷肥具有易吸收、肥效快等优点,是土壤施肥的重要补
近几年,我区各校中考体育成绩稳步提升,相关领导及家长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快速更新的今天,是否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高新区(新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理论分析、案例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其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论文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区中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