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宁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民的土地被大规模的征用,因此在城市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世代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就意味着原先固有的生计方式与基本保障的丧失。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失地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伊宁市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它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更加紧迫。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后,该如何谋求新的生存技能、维持基本生活成为失地农民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在失地农民土地被征收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刚开始可以靠一次性安置费来勉强维持生计,但是安置费用是不可持续的。当安置费用消磨殆尽时,失地农民无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随之而来的生存问题便出现了。此阶段的失地农民失去固有生存模式加之无一技之长,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些隐患。如果失地农民找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没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就不可能有相对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为其寻找稳定的社会支持与保障在此时就显得格外有意义。只有进一步完善伊宁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做到位,才能达到提高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效果。本文以伊宁市汉宾村的失地农民为例,将他们失地后的就业状况看作为个案,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自身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对文章研究背景、目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的全面介绍,及有关失地农民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研究关注点的述评,这些都为文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为伊宁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在概要介绍伊宁市失地农民情况后,与对伊宁市失地农民相关调查研究相结合,总结分析通过问卷与访谈收集的调研数据材料,探究伊宁市失地农民目前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根据调研与数据分析结果,归纳概括出影响伊宁市失地农民就业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自身传统思想的限制、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素养技能的缺乏等,及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征地补偿机制、就业培训机制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第四部分,对国内其他地区取得突出成果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借鉴。第五部分,以国内成功的经验为参考并辅以扎实的理论研究,由制约伊宁市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