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学文学社团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目前,对于中学文学社团的性质,仍然沿袭几十年形成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学文学社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外活动,负载着培养学生文学特长、提高学生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任务。这种认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前中学文学社团的特质,客观上影响了中学文学社团的定位,阻碍了文学社团的发展,限制了文学社团功能的发挥。在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中学文学社团队伍日益壮大的形势下,正确认识中学文学社团的性质,充分发挥文学社团功能,探索一条文学社团健康发展的科学之路,对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梳理、整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学文学社团的已有认识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奠定研究基础,分析目前研究存在问题,明确本文的切入点和预定目标。其次,对中学文学社团的发展变迁进行研究,丰富我们对中学文学社团成长的认识,然后分析现状,找到中学文学社团存在的共性问题:“社团”性欠缺,定位有偏差;社员和督导教师社团角色错位;文学活动形式僵化,与时代脱节;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刊、社报出版周期过长,质量没有保障;社团缺少作为“领军人物”的文学新人,无法形成“榜样激励”。再次,在对前文中学文学社团建设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中学文学社团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社团原则、发展原则、传承原则、开放原则、协助原则,并对当前中学生文学社团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本文的观点是:中学文学社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策略,应当定位为学生社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下协同的文学社团模式,明确社员自治、教师督导的角色分工,开展时代特点鲜明的文学活动,建构合理的组织形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创造条件,确保社刊、社报定时高质出版,培养文学新人,形成“榜样激励”机制,并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获得校内外其他力量包括新闻媒体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推进中学文学社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