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短篇小说和戏剧界最令人称奇的作家之一。作为戏剧革新家他的作品的价值迄今还未被世人全面地研究,尤其是在戏剧的语言手法方面,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契诃夫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此外,他对社会的每个阶层所运用的语言特点都了如指掌。他在自己作品的语言描写中广泛地使用了社会政论体裁类、哲理类、科技文献类、宗教类和俗语类语体。这样的笔调手法使得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人物对话是戏剧作品和戏剧舞台艺术构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占据了剧作的主导地位。然而,戏剧对话又与日常会话存在许多的差异。通过对契诃夫作品中人物独特的语言、象征手法、剧本的美学价值以及作者与文本的内在联系等因素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为俄罗斯文学和戏剧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俄罗斯国内外的戏剧研究者们都对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这些学者们在契诃夫作品的探讨和评论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本论文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来自于俄罗斯研究人员的文学作品:C.Д.Бадухатьий在1936年发表的《契诃夫-剧作家》;Г.П.Бердников于1957年发表的《契诃夫戏剧作品里的传统和革新》;Ю.В.Лебедев在1990年的<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等等。契诃夫的作品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开始在中国流行了。契诃夫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俄国名家之一,他的戏剧文学创作对中国近现代的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诸如:鲁迅、茅盾、郭沫若、曹禺、戈宝权、童道明、孙大满、董晓等研究者们在契诃夫作品的研究领域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契诃夫戏剧文学作品的研究对我们了解现代俄语和俄罗斯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语言修辞学角度出发,以《樱桃园》这一多幕剧为实例,探讨和分析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主要语言特点。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研究和欣赏契诃夫其他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解析也为更深入地理解新时期的戏剧艺术提供机会。本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前言、正文(三个章节)、结论和参考文献。在前言部分里主要讲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研究任务。正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综述契诃夫在自己早期戏剧文学中的用语特点。在这一章里还分析了契诃夫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的历程以及他的作品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以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为范本来分析契诃夫在戏剧语言领域的显著革新要素。这一章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剧本《樱桃园》的创作历史背景、剧本中详细的艺术理论等,做了细致分析,这些细腻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作者避免过于冗长的描述,设置一种格调,帮助读者自己去建立一种图景。第三章主要分析契诃夫的《樱桃园》中具有象征性的语言,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弥补故事外在情节简要性造成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契诃夫的戏剧内涵。象征手法在契诃夫作品的艺术空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后,我们对于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写作本论文时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源和文学作品。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学识有限,资料不完备,文章中还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中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未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挖掘。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