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解重金属Pb毒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bx.]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状茎,古籍记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解重金属毒的作用。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土茯苓总提取物能解重金属Pb毒性。然而,其解毒活性成分不清,药效物质基础不明。据以上现状,本论文开展土茯苓解重金属Pb毒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共包括四个内容:1)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解Pb毒性研究;2)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3)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及定性定量分析;4)土茯苓总黄酮解Pb毒性研究。具体如下:(1)土茯苓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解Pb毒性研究通过建立急性铅中毒模型,根据铅含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筛选土茯苓解Pb毒的活性部位。铅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总提取物组与乙酸乙酯组小鼠血液、肝、肾脏铅含量显著降低,乙酸乙酯组各部位铅含量分别为103.719±23.643μg/L、3.426±0.510μg/g、12.429±0.606μg/g;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血清MDA含量有所降低,GSH-Px、SO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乙酸乙酯组MDA、GSH-Px、SOD含量分别为1.851±0.120nmol/m L、238.335±37.935U/m L、185.271±1.275U/m L,效果显著;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肝、肾损伤程度均有改善。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土茯苓中有效成分具有解Pb毒的作用,且多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为解重金属Pb毒的活性部位。(2)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并鉴定出41个化合物,其中16个黄酮类化合物,11个苯丙素类成分,8个有机酸类成分,1个倍半萜类,2个二苯乙烯类,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为:土茯苓苷A(1)、土茯苓酮A(2)、二氢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3)、黄杞苷(4)、3’,4’,6-三甲氧基二氢黄酮(5)、二氢山柰酚(6)、花旗松素(7)、落新妇苷(8)、新落新妇苷(9)、新异落新妇苷(10)、异落新妇苷(11)、圣草酚-7-O-鼠李糖苷(1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3)、柚皮素(14)、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15)、槲皮素(16)、山奈酚3-O-[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8)、2-(3’,4’-二羟基苯基)-1,3-苯并二氧戊环-5-甲醛(19)、淫羊藿醇A2(20)、(+)-lyoniresinol(21)、Kompasinol A(22)、(+)-丁香脂素(23)、5-O-咖啡酰莽草酸(24)、5-O-咖啡酰莽草酸甲酯(25)、阿魏酸(26)、丁香酸(27)、原儿茶酸(28)、对羟基苯甲酸(29)、莽草酸乙酯(30)、莽草酸甲酯(31)、莽草酸(32)、4’-dihydrophaseic acid(33)、flufuran(34)、顺式白藜芦醇(35)、反式白藜芦醇(36)、3,5,7-三羟基色原酮(37)、土茯苓苷(38)、5-羟基麦芽酚(39)、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40)、5-羟甲基糠醛(41)。其中2个新化合物,1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2个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及定性定量分析选用落新妇苷作为对照品建立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得到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ODS填料,25%甲醇水溶液为上样溶剂冲洗3倍柱体积,60%甲醇水溶液为洗脱溶剂洗脱3倍柱体积,总黄酮含量提高16.0%,落新妇苷含量相应提高7.1%。采用薄层色谱鉴别,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32:9)为展开剂,预饱和10 min后展开,取出晾干,再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结果显示在同一薄层板上落新妇苷对照品与乙酸乙酯供试品溶液在相同位置上,显示相同的斑点。主成分HPLC特征图谱分析,根据混合对照品和样品的特征图谱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中主要有6个特征共有峰,分别是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黄杞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乙腈-0.1%甲酸水(18:82),流速:1m L/min,检测波长:290 nm为色谱条件,建立方法并考察,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含量为35.8%。(4)土茯苓总黄酮解Pb毒性研究通过建立慢性铅中毒模型,根据铅含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考察土茯苓总黄酮解Pb毒性。铅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铅含量超过200μg/L,同时肝、肾脏铅含量也显著升高。给药组小鼠血液、肝、肾脏铅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组小鼠各部位铅含量分别为112.725±9.614μg/L、0.111±0.006μg/g、0.731±0.231μg/g;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ALT、AST、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总黄酮高浓度组效果最好,含量分别为21.528±3.812U/L、40.227±1.633U/L、11.560±0.570μmol/L、7.207±0.625mmol/L;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肝、肾损伤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总黄酮H组修复作用优于L、M组,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综上,表明土茯苓总黄酮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排铅作用,对铅诱导的肝、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为土茯苓解重金属Pb毒的活性成分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混合痔的发病率随着现代人们过多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在逐步增加,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肛肠高发病种,成为肛肠工作者重点研究对象。当前混合痔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创面多呈开放式,创面愈合时间长、疼痛剧烈、渗液多、水肿高发等并发症。因此寻求一种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优的创面治疗方案,是我们肛肠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临床研究观察以九华膏纱条塞肛联合康复新液坐浴对比凡士林纱条塞肛联合高锰酸钾坐
目的通过检测淡豆豉自然炮制中不同时间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含量、筛选鉴定和定量产AFT菌(简称产毒菌)并测定其产毒能力,考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拮抗菌的拮抗能力,初步分析产毒菌和拮抗菌在AFB1消长中的作用,为探讨淡豆豉炮制中黄曲霉毒素消长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淡豆豉或其它发酵中药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淡豆豉自然炮制中AF
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尿毒清颗粒(UCG)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UCG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DN提供循证支持。研究方法:汇总、筛选既往有关UCG或Ⅲ期DN的Meta分析所用的检索方案、UCG厂商标注内容及近3年国内指南对Ⅲ期DN和UCG的描述词。依据目标数据库的常用检索方案对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对比,明确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是否在改善血热肠燥型肛裂的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通过验证其疗效,分析其优劣,使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肛裂患者。方法:将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已明确诊断为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患者60例,按随机
目的:对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进行用药规律分析。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出125篇文献,收录104首处方,涉及中药132味,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有25味,高频药对10个,获得核心药物组合6个,挖掘出新处方3个。结论: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多以泻下、理气、补虚类药物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通过研究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探索热敏灸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有效性,拓宽热敏灸的治疗范围,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按就诊时间进行排序,并根据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软件中RAND函数命令生成随机数字,按升序排序后得到的新数列由上至下规定前30例样本为对照组,后30例样本规定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电磁波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心火旺盛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为临床从心火论治青春期后痤疮提供临床依据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心火旺盛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60例及健康的女性志愿者15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煎水内服,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两组均外用夫西地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对比,明确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是否在改善血热肠燥型肛裂的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通过验证其疗效,分析其优劣,使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肛裂患者。方法:将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已明确诊断为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患者60例,按随机
目的:观察热敏灸“犊鼻”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模型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RK)、关节软骨抑癌基因P53(P53tumor suppressor gene,P53)以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specif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累及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中国人群UC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然而这些治疗药物存在显著的副作用,仍有部分患者对其不敏感,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切除。为提高UC患者的生存质量,急需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藏药绿萝花是天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