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安排如何,是影响经济成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关键因素。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确立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也日渐凸现出来,正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障碍因素。本文从中国农村土地的公共品性质入手,通过对公共品的重新分类,,对影响公共品供给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的公共品性质进行分析。在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其缺陷,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土地是稀缺的生产要素,研究土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相关理论简述:对公共品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指出非排它和非竞争从来没有完全涵盖公共品的全部,公共品的范围是永无定论的,因此,一国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政府的执政理念、一国财力水平、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等等。公共品的分类包括了秩序性公共品、效率性公共品和福利性公共品。因此,公共品是指政府不得不提供或政府愿意并能够提供的物品。当社会上某种物品是稀缺品同时又是必须品时它便成为秩序性公共品之一。第二部分:中国农村土地的公共品性质: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再生25mm的土表就需要300年。土地的数量固定,不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阳光、空气一样可以再生。在中国,土地是以农民生存保障功能为主的,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区已经连绝对地租都产生不了,另外,土地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在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使土地的外部性特征更加明显。它关系到国家主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因此,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农村土地同时满足了稀缺品和必须品两个条件,再兼具很强的外部性,其公共品特征突显。第三部分: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历史和现状:1978年前的30年,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化制度,现在国内外的理念界普遍认同的一点是:中国用集体化的方式来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完成了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20多年集体化的结果是,中国从一个既没有重工业,也没有轻工业的农民国家积累了财富,给国家的工业建立了基础。并建立了超强的农业基础设施,1978年,从小岗村首创家庭联产责任制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已经历了三十年有余,三十年来,中央就农村问题一共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整个中国农村逐步进入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菅体制。30年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这个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不能开展,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土地征占过程问题突出、土地分散所带来的人际冷漠、以及土地承载不起的社会保障功能。种种问题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到了有必要再一次进行改革的时候。第四部分:中国农村土地的公共品性质使其不能搞土地私有化:提出在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的学者的理由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按土地私有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地私有能自动完成土地的规模经菅。能自动解决土地征占过程中的矛盾。但是,我们要看到,由于中国土地的公共品特性,土地私有化会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土地私有化可能导致耕地资源的毁灭性消失,可能会造成大量贫民,可能会危害国家安全等等。而且,因自然法则对农业的制约,从理论上讲,中国也并不适合农地以耕地私有化方式来形成规模经济。第五部分:公共品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的管理:中国土地特殊性,相对于人口来讲极度稀缺,但又是必须品,如果按一般商品由市场进行配置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政府在土地配置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度设计,既充分发挥土地作为公共品的作用,又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具体的管理模式是:明确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性质,但在涉及土地征占和划拨时只能由国家审批。对于农业生产,国家是通过计划、管理和引导的方式,来使得这个社会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中,去谋求国家战略性的发展。在农业中,引入公司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选拔出精于并愿意从事农业经菅的管理人才。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农民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公司,按股分红。农业公司股份在一定范围内转让,买卖,以保障农民的收益。农民可以有选择的加入国家农业公司从事农业劳动从而获得收入。不愿意加入农业公司的,也允许农民成为个体农民。但要限定其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农民可以主动退出或被动退出。以给予农民更多选择的权利。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在梳理了国内外学者总结的公共品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公共品概念:公共品是政府不得不提供的物品或政府愿意并能够提供的物品。政府可以左右公共品的范围。2、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品的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公共品分类方法。按公共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可将公共品分为:秩序性公共品:如国家安全、政权的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国家安全、政权的安全既包括制度建设,又包括设施、设备、人员的配备。人身财产安全涉及治安、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安全。效率性公共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福利性公共品: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工程。3、当社会上某种物品是稀缺品同时又是必须品时它便成为秩序性公共品之一。中国农村的土地相对于人口来讲极度稀缺,同时,它的产品又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因此,中国农村的土地便成为秩序性公共品。4、中国农村土地的管理明确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性质,政府在土地管理、分配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土地的经菅方式上,推行按公司制进行经菅的模式,为保障农民利益,应尊重农民的选择,允许农民个体经菅,但对土地的用途一定要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