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硬预处理海水淡化反渗透的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膜污染问题是限制反渗透法在海水淡化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钙镁离子引起的结垢是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成因,其不仅加速了反渗透膜性能的快速衰减,缩短反渗透膜使用寿命,而且使产水水质也有所降低。   本文以反渗透淡化海水作为研究目标,对脱硬后的海水、直接超滤的海水和人工海水系统的反渗透膜运行性能及膜污染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首先,以脱硬后的海水为原料,系统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操作压力有利于增加膜通量,但是过高的操作压力会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和不可逆膜污染;提高进水温度有利于增加膜通量,但是温度过高会使膜自身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导致脱盐率的降低;进水pH值会改变海水中部分离子的存在形态并且对膜结构造成影响;提高进水流量有利于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但是会降低系统回收率。本实验体系最佳操作条件如下:操作压力为3 MPa左右,温度为25-30℃,pH值为中性,进水流量为60 L/h。在此运行条件下,两种反渗透膜均有较高的通量和脱盐率。其次,分别考察了直接超滤预处理和脱硬预处理对反渗透膜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并且采用红外光谱、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综合考察了膜污染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经两种预处理后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均保持稳定,但经脱硬预处理后反渗透膜通量衰减幅度明显小于经直接超滤预处理后膜通量衰减;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盐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但是钙镁离子与有机物的络合作用不明显。最后,考察了人工海水体系对反渗透膜运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硬度有机人工海水系统中,有机物在膜面的沉积是造成膜通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并且衰减幅度随腐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常有机人工海水体系中,膜通量的衰减主要是由钙离子的难溶盐在膜面沉积及钙离子与腐植酸的络合所致。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制备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多种研究手段详细研究了石墨烯对复合材料中PHB的结晶形态、结晶行为及结晶结构等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长期以来,我国以行政手段为主导推进的自然保护地实践较多考虑各级行政权力之间的分工与协调,较少关注自然保护地相关利益主体如原住居民权利的确认、实施和保障.从整体系统
从14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集村化运动在各地的进展,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自治性的村落共同体——“总村”.这一村落共同体区别于之前各历史阶段的村落,很多延续至近世乃至近
田中正造并非明治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但战后日本学界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环保、和平、公共、人权、生命等内容,甚至有人将其誉为“二十
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发现时间晚和缺乏高效的治疗手段,导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已经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对于癌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传统的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已经不能解决目前癌症治疗所面临的困难,基因治疗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上讲基因治疗是一种高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基因治疗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碳库作为地球表层最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有着重要作用。土地利用方式可引起土壤养分、水分、地表
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是近期中文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顾名思义,我们并没有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直接文本,因此,理解该学说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大与小”,是一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