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是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呈现“三元分割”格局,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割裂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论文以上海为例,研究了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论文运用社会公平理论、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理论基础,运用抽样调查、个案访谈等社会学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际运行状况;探讨了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分割、封闭运行的现实状况及深层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了国内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案例及对上海的启示,构建了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分析;提出了完善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的政策建议。论文提出的主要观点:1)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不断强化了城乡割裂,制度发展自身缺乏内生动力。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前提,需打破原来以身份作为政策设计依据的制度框架,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在这其中,政府扮演着核心作用。2)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三大基本制度在筹资模式、筹资水平、补偿项目和补偿水平上各有差异,但是随着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三大基本制度之间的共同性不断增加,为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3)推进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应当遵循分层衔接,逐步过渡的原则。首先,建立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制度平台。基础制度平台在筹资水平上拟低水平起步,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在补偿方面,遵循社会医疗需求刚性增长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险水平。其次,依据个体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贡献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辅助平台,满足城乡居民不同的医疗需求,梯度利用卫生资源。4)改革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在保持城乡三种基本医疗制度现有保障水平前提下,通过政策调整,解决筹资模式、筹资水平、补偿项目、补偿水平和管理体制之间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