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D2~D4根治术后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本病属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噎膈”、“积聚”、“反胃”、“血证”等病范畴。病位在胃,与脾、肝、胆、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主要为肝胃不调,脾胃两虚;病性属本虚标实。 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思想负担大、生存质量差普遍存在,导致胃癌患者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很低。对此,现代医学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是有肯定的疗效的。但是对其研究仍然停留在众多学说并存、未有统一标准的状态,对胃癌围手术期中医症候的研究更加缺乏,导致中医药对此病的治疗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普外科近五年来胃癌住院病人病历的回颐性研究,采用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聚类量化分析,总结胃癌根治术后的证候分布及其演变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治疗,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可为本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分型诊断依据。 研究方法: 以2000年1月~2004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普外科胃癌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为定群样本,将相关资料录入EPI Info 6.04中建立数据库,采用样品聚类、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的分布及其演变规律。 结果与结论: 1.本组病人胃癌根治术后3~7天证候分布规律:分为肝胃不和+气虚、胃阴亏虚+胆郁痰扰、肝郁脾虚+痰湿凝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胃虚寒+寒湿困脾、心脾两虚+肝郁型六大类型。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病术后3~7天辨证分型多数为本虚兼有标实,本虚以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亏虚、心脾两虚为主,标实则以肝郁、气滞、血瘀、痰湿为主。 2.本组病人胃癌根治术后围手术期证候演变规律可以总结为:在术中气缸大量丢失,术后初期表现为气血两虚之象;由于应激状态一直存在,在气血两虚基础上,逐渐出现肝气郁结、肝郁乘脾犯胃、脾胃两虚、聚湿生痰等病证;邪盛正虚,气机受阻,经脉不通,久则出现气滞血瘀痰凝等证;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正气日虚,终会损阴及阳,最后致脾肾阳虚等证。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临界连续模式、断续模式(DCM)时的稳态原理,得出了CCM和DCM模式下反激变换器分别具有类似于电压源和电流源外特性的结论。文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入手: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从养成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利用静态的动手游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孩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述,包括两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炔丙基醇的合成方法做了简要的概述,炔丙醇通常是由末端炔烃对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合成。此章中我们主要介绍
建筑是人类为生存对自然的再造活动。如今它已发展到了危及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的地步。设计结合自然,与自然求取协同应成为永恒的主题。文章循这一主线进行议论,以期引发建
本文对近几年刀具磨损在线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得出间接测量方法较直接测量方法灵活,但直接测量方法敏感性更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导师金明秀教授从事风湿性疾病临床研究多年,特别对RA的中医治疗,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认识和治疗
介绍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Pt1000的高精度量热仪的研究与设计。该量热仪改变了传统的通过上、下位机控制的方法,设计采用高性价比的CPLD器件ATF1508AS作为主控器件,设计主控卡
介绍了已在临床使用或处于临床研究的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FTY720以及一些中药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情况。高效、低毒仍然是研究和开发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是欧洲理事会制定的关于语言教学、学习及评估的整体指导方针与行动纲领,是对几十年以来欧洲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新型
本文从总体和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某高架机动雷达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包括雷达的总体结构设计思路,重要分系统和雷达的机动性研究,并针对风载荷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