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具有高光效、能耗低、寿命长以及亮度高等特点,目前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荧光转换型蓝色芯片和黄色荧光粉的组合是实现白光LED的主流,其中为了解决目前白光LED缺少红光组分导致的色温偏高、显色指数偏低问题,开发具有高效、高稳定性红色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了适用于近紫外激发的钒酸盐体系Sr3(VO4)2:Eu3+和NaSrVO4: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测试技术等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确定了优化合成工艺条件,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荧光性能、能量传递过程以及离子掺杂改性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在焙烧温度为800°C,保温时间为60min,柠檬酸的用量为n(CA)=2n(NH4VO3)+1.6n(Mn+)的条件下,获得了物相纯度高、发光性能好的Sr3(VO4)2:Eu3+红色荧光粉。样品在393nm的近紫外光激发作用下,发出主峰波长为617nm左右的红光。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稀土Eu3+掺杂浓度的逐渐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在Eu3+的浓度为12mol%时,样品的红光发射相对最强;此后则随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的继续增加发光强度反而下降。以碱金属离子作为电荷补偿剂,研究了其用量与种类对Sr3(VO4)2:Eu3+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荷补偿剂碱金属Li+、Na+、K+离子可以有效的促进Eu3+的特征电子跃迁,以Na+离子作电荷补偿剂时,其掺杂浓度与Eu3+离子浓度相同时,Sr3(VO4)2:Eu3+的红光发射强度相对最高,当分别掺入与Eu3+等量的Li+、Na+、K+作电荷补偿剂,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掺杂离子半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强,且发生发射光谱蓝移现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Eu3+激活的碱金属碱土金属钒酸盐荧光粉体系—NaSrVO4:Eu3+。在焙烧温度为900°C,保温时间和柠檬酸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结晶度高的NaSrVO4:Eu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393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NaSrVO4:Eu3+的发射光谱主峰位于625nm左右,是Eu3+的5D0→7F2电偶极特征跃迁。且当Eu3+的掺杂浓度为15mol%时,NaSrVO4:Eu3+的红光发射最为强烈,随后发生浓度淬灭,发光强度下降。Bi3+离子掺杂对NaSrVO4: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以优化的Eu3+掺杂浓度15mol%为标准样品进行Bi3+离子掺杂研究。随着Bi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红光发射逐渐增强,Bi3+离子与Eu3+离子之间有能量传递,Bi3+离子起敏化剂作用,当Bi3+的浓度为3mol%时,发射峰强度相对最强,此时样品的色坐标为(x=0.658,y=0.342),与标准红光色坐标(x=0.67,0.33)相近,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