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在客观上促使人们开始积极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考具体表现为:伦理学理论上对自然独立价值的认可和司法实践中对环境侵害行为惩罚力度的加大。刑事制裁是保护环境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之一,惩罚环境侵害行为的范围决定惩罚环境犯罪的力度,而环境犯罪的犯罪构成决定惩罚环境侵害行为的范围。环境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在因果关系认定方面存在复杂性,传统刑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在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遇到适用困难,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路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犯罪概念的界定及特征,其次解读了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定义、特点,最后介绍了本文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研究的适用范围。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在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中的适用困境。首先分别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我国传统刑法三个角度介绍了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并分析了传统因果关系在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中的适用困境。第四部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当今世界三种主流的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理论:疫学因果关系理论、间接反证理论、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其次,对疫学因果关系理论、间接反证理论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得出我国最适合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的结论。第五部分对影响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因素进行了归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法治环境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等。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针对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存在问题的完善建议。首先,在第四部分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析了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其次,分析整理了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存在问题。最后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分别对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提出完善建议。在立法层面上,建议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规定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在司法层面上,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完善建议:首先严格限制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其次合理分配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