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在这里生活的人从小就接触多种语言。语码转换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的表达方式,但是自己却不自觉自己说话时是参杂了各种语言。多语社会本来就会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但是当这种现象影响影响语言的学习时,就应该正视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本文以华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方式和个案研究探讨马来西亚华小学生语码转换的现象。笔者选择华小学生是因为笔者本身是一名华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在的谈话,访谈是以小组四人的方式进行,谈话的题目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听了非华裔生的录音,笔者发现原来不懂方言的他们,也因为就读华小而被其他华裔生影响,出现华语方言的语码转换。为了深入了解,笔者决定在论文加入个案研究,探究这几名非华裔生的语码转换现象和类型。个案研究涉及三人,这三名学生都是马来裔,马来语是这三名非华裔生的第一语言。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参考了前人的做法,上网找了一部简单的,却无声的动画让学生帮忙配音。这是一个有趣的视频,关于一个很注重时间的男人从起床到出门上班所经历的一切。教师不参与其中,只负责播放影片,研究对象可自由以自己熟悉的说话方式表达故事。笔者在旁进行录音,过后把录音转写成文字,统计后进行分析及概括。语码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不同的学者以不同的角度和理论研究语码转换。很多的研究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研究较少。东南亚华人称汉语为华语,本文也给华语定义,整理了学者对语码转换的看法。整理了收集到的数据,笔者进一步分析各语言及方言语码转换的类型和语码转换的表现形式,并把语码转换根据类型归类。本文也介绍了各语言及方言在马来西亚华语的表现形式。结合前人的研究略谈造成马来西亚华人语码转换的原因,整理了语码转换对学生学习规范华文的影响。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语码转换的现象已经是华小生不可避免的说话方式。最后,本文提出几项建议,希望能够作为华文教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