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本文首先在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对比中,明确了农村社区是生产生活统一体,亲密的人际交往是农村社区的显著特点。所以在介绍了社区规划的一般原理后,本文引入了农业产业布局理论以及新城市主义关于交往与空间的理论。然后在充分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实践上总结出社区规划在经济社会层面与物质空间层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从而使得后文针对成都地区的农村社区存在问题的分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针对成都农村地区的调研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传统的农村村落进行了经济社会以及物质空间两方面的调研,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现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成都现行的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机制上的不足,如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上位规划的不合理指导等,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如社区核心聚居点的选址、公众参与的缺失等。再次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的方式,对成都地区已建成的农村新型社区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其主要问题有:1、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下;2、集中居住与农业生产存在矛盾;3、地域景观特色丧失;4、交往空间遗落;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重点提出了成都地区农村新型社区规划首先要在大的城市化背景中对社区发展前途进行分类,进而确定社区的选址、规模、空间布局、公建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要在社区规划中加强社区产业规划的研究,保证社区规划的经济支撑。再次从有利于交往行为的角度出发,主要针对街道空间和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提出了个人的设计对策。最后,结合都江堰石桥社区的工程实践,对本文的有关结论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