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的研究工作重点是开发具有较好低温催化性能的负载多元阳极电催化剂,以自制的摧化剂和膜电极组装单电池,探讨电池在室温、常压下的性能及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助电化学研究方法、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上各组分的价态和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催化剂催化甲醇电化学氧化的机理.在水溶液中,采用混合溶液浸渍、NaBH<,4>还原的方法制备了Pt-Ru/C、Pt-Ru-W/C、Pt-Ru-Mo/C电催化剂;半电池中,在"催化剂/GC"薄膜电极上采用CV法、连续电位阶跃法研究了硫酸溶液中三种催化剂的性能;优化了Pt-Ru-Mo/C催化剂的组成,并考察了甲醇浓度、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PtRu<,0.5>Mo/C催化剂上,测定了甲醇氧化的表观活化能、Tafel斜率值.表观活化能小于甲醇第一步吸附分解所需的活化能,但高于CO<,ads>迁移所需的活化能;Tafel斜率值在室温时为140mV,表明甲醇的氧化反应速率控制步骤为1电子反应.采用测量饱和吸附的CO脱附电量,测定了Pt-Ru/C、Pt-Ru-W/C、Pt-Ru-Mo/C电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计算得出的三种电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均为25m<2>/g<,Pt>.CO溶出电量结果显示,MoO<,x>和WO<,x>组分均对CO的吸附无贡献,CO只吸附在催化剂中Pt、Ru组分上.Pt/C、PtRu/C、PtRu<,0.5>Mo/C催化剂的XRD、XPS、SEM-EDS和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催化剂均为Pt面心立方晶系,在衍射图谱中未发现金属Ru、Mo及其氧化物的晶相存在,催化剂中存在部分PtRu合金;PtRu<,0.5>Mo/C催化剂中Pt、Ru、Mo均存在多种介态型式,未发现Mo°价态存在,Mo与Pt没有生成固熔体.以自制的阴极和阳极催化剂制备了膜电极并测试了电池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以氧气为氧化剂,在常压、室温工作,输出电流50mA/cm<2>时,稳定的输出电压0.237V;60℃输出电流100mA/cm<2>时,稳定的输出电压0.335V,最高功率密度为mW/cm<2>.
其他文献
该论文在聚合物乳液共聚合成及应用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创新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单体(DADMAC)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乳液聚
冰核活性细菌(ice nucleation active bacteria,简称INA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在没有冰核活性细菌存在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耐受-6~-7℃的低温而不发生冻害,而当冰核活性
在现代炼油工业中,正构烷烃的加氢异构化生成支链烷烃是一种重要的加工过程,已广泛应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特别是由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高辛烷值汽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寻
苦楝是在我国生长范围广泛的楝科植物,苦楝皮中的苦楝素是一种可用以制备农药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本文首先以苦楝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均匀设计法和正交设计法来设计实验,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持续发展,水将成为短缺资源,工业用水节约与废水减排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特别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缺水、水源污染的副
供试菌株曲霉LC—562进行平板刚果红染色,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的能力,随后对其进行显微形态观察,发现其形态与萨氏曲霉组(Aspergillus sydowi)较为接近,初步推断其属于萨氏曲霉组,并将其命名为A.sydowi LC-562。 A.sydowi LC-562所产CMC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酶在pH4~7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其酶反应
整体式炭作为新兴炭材料,不仅具有炭材料的抗酸耐碱、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还具有开放的孔道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吸附分离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CVD法、机械成型等方法。制备机械性能好、压力降低、合成工艺简单的整体式炭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针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整体式炭材料容易出现弯曲破裂、压力降大等问题,我们从改变骨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