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结合台湾地区所处的特殊历史、空间、经济与意识形态因素,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台湾文学中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学文本的重新解读,对这些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的进行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整个台湾文学中的台湾地域文化形象。本文将这种文化形象定义为“永恒的漂泊者”。本文并未从一般意义上的离散者身份或者弱势族群身份的角度使用身份认同的概念,而是肯定了文化身份概念所具有的结构主义特征。在对这些文学文本进行重新解读的过程中,本文发现了潜藏于其中的身份认同的主线。虽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当中,这条主线表现为不同的主题,但是,作为主线,身份认同问题的存在恒久而绵延,它揭示出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的一种结构性存在形态,即文化身份的认同并非总是表现为总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不同文本表现的或许只是某一方面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与焦虑,这样看来,不同时期的不同文本也并非是单一的存在,它表征着的是文化身份认同的某一方面的认同困境。由此出发,本文先后考察了台湾文学中的民族文化身份、阶级文化认同、乡土文化认同、大众文化认同以及政治文化认同,总结出台湾文学中集体文化认同主题逐渐消隐与个体文化认同主题渐趋凸显的认同趋势,以及台湾文学发展的人本主义走向与现代主义走向。从认同关系的角度看,也能够看出社会认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个体的认同无法得以完成。即便在民族关系和阶级矛盾缓和的情况下,个体仍然存在着挥之不去的身份认同的焦虑。虽然台湾文学作为其特殊历史、空间、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当然地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但是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始终处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在台湾文学的不同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便是在中西文明与文化的碰撞当中,台湾文学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中国性格。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中西文化上的碰撞也使得台湾文学的“永恒的漂泊者”形象与认同危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意义,即不仅仅是在于台湾或者大陆,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在同质化与盲目认同的面前,个体存在所面对的文化认同的压力与个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生存理想之间所形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许正是每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都将面临的认同困境,可能代表着人类目前普遍意义上的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