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奠定取决于他“自是一家”的独特风貌和在当代词坛的影响。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家,对他的研究,成果浩繁。从研究史的角度加以研究者亦不乏名家,但迄今为止,对苏轼词从真正“接受”意义上的研究并未深入。本文选取接受美学的视角,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来关注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文中主要以北宋元祐词坛为中心,从苏门学士、元祜诸人对苏词的接受——学习、仿效、批评中探讨苏词在北宋词坛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接受对苏词在后世接受中所产生的深远意义。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接受理论简述、苏词研究史的简略回顾、以及对北宋元祜时期苏词接受研究意义、价值的阐述。第二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苏轼的“期待视野”——苏轼对自己词的接受。接受美学理论指出:在文学阅读之先或阅读过程中,创作主体作为“隐含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创作主体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学界讨论接受多从读者、研究者的角度进行论述,忽略了创作主体作为“隐含读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与传播。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立足于创作主体,从苏轼的词学理论、词作实践切入,把苏轼词之创作划分为五个时期进行探讨。苏轼词的确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词风的“新天下一路”的独特风貌,他自己颇为得意地自评为“自是一家”。苏轼在评价自己的词作时,即以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以批评家的姿态在审视自己的词作,也是在审视当时的词坛。本章一方面着重考察苏轼词的创作,另一方面又仔细考察苏轼对自己词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联系他对其他词人的批评,以提炼苏轼词学思想及在他的词学思想指导下而形成的词作风格。对苏轼之“期待视野”的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北宋元祐词坛乃至整个苏轼词之接受史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元祐“豪放”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作为北宋元祐时期重要文学现象的苏轼词的创作,由于其开创性和特异性,首先在苏门内部引起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文中借当今文学史较为通行的观点,以“豪放”与“婉约”来代指两种不同的接受倾向。本章着重考察在词学理论与词之创作中支持并学习苏轼词的“豪放”一派对苏轼词的评论及他们的词创作。作为苏轼词接受的“现实读者”,他们对苏轼词的品评、定位,以及在接受过程中受到的苏轼词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北宋元祜词发展的整体走向,而且也关涉到北宋元祐词学观念的构建。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认知、接受苏轼词,是北宋元祐时期词发展的关键。而苏轼词接受也就成为北宋元祐诸人革新前人词风的主要途径。第三章元祐“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则侧重讨论与苏词主要风格迥异的“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他们是元祐时期苏轼词接受的有生力量。他们对苏轼词的接受,“异”中有“同”、“反”中有“正”,从另外一个方面修正了苏轼词在接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自己的词作增添了新的血液。这为完善北宋元祐词的结构构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语部分对苏轼词在北宋元祐时期的接受进行了总结。苏轼自己作为“隐含读者”对自己词的接受构成了苏轼词的“期待视野”,这是后人接受苏轼词的基础,也是北宋元祜乃至整个苏轼词接受史的“前奏”。元祐“豪放”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推动了苏轼词的发展,影响了北宋词发展的整体走向及北宋词学观念的构建,可谓是北宋元祜苏轼词接受的“主调”,“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则从词之“本色”“当行"的所谓“保守”的一面,唱响了北宋元祐苏轼词接受的“反调”。综合考察,可以认为:北宋元祐时期是苏词接受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学界关于北宋时期对苏轼词的接受仅为“萌芽”期的说法,以及北宋时期几乎对苏词没有什么接受的论断,均值得商榷,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