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无意识视角解读《牛栏事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栏事件》是美国著名西部小说家沃尔特·凡·蒂尔伯格·克拉克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颠覆了美国西部小说的传统写作套路,讲述的是三个无辜的人被误认为是偷牛贼而遭受私刑的故事,从而一举奠定了作者在美国西部小说界的地位。自1940年出版之后,《牛栏事件》很快在读者和西部小说评论界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当年最佳小说”。评论界纷纷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如作品主题,人物性格,结构设置,写作手法等不同视角。虽有提及作品中的心理因素,但尚无从心理学角度,特别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及其核心内容来辩证地,全面地解读《牛栏事件》中的主题与人物,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丑恶,弘扬人性的善与美,从而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欣赏这部作品。结合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原型概念,本文解读了民团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的表现及内因,剖析主要人物的人性,从而突出作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集体无意识分析,来揭示作者克拉克对人性的深入观察,展示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小说《牛栏事件》及其作者,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梳理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牛栏事件》的研究,进而指出小说研究的局限和运用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读该作品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三章重点介绍了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框架,包括形成与发展及其核心内容。第四章分析了作品中由集体无意识驱使的行为,包括组织民团、追踪疑犯、行刑,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第五章通过集体无意识中相应的原型,重点解析了《牛栏事件》中典型的人物。第六章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曾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发表于1970年的《
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女性作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莱辛总是记得为以穷人,有色人种,女性,儿童以及自然为主的父权制,种族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印第安文学成为美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作为美国印第安文学复兴的代表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奇是美国当代最有成就、极为多产的作家之一。她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19世纪末美国文学史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以乡土作品而闻名。她的作品大多数描写新英格兰当地的风俗,反映滨海农民朴实的日常生活。她的小说被人们广泛的
利用超短激光脉冲触发光电导天线产生太赫兹波是目前研究比较深入,同时得到广泛采用的一种太赫兹波源。电流瞬冲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光电导天线辐射太赫兹波的机理,并且与实验相
卡洛斯·布洛桑是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亚裔美国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美国在心中》被认为是亚裔美国文学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一般认为布洛桑的这部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国自由、
中国听障人群为世界之最:2780万。相比西方国家,中国手语节目开播时间较晚,然而其发展速度惊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180家省市电视台开播了手语新闻节目。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独立学院英语教师更需要不断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探索更加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伴观摩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方法,是教师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