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当今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保障也获得全面发展,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它以量化指标的形式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内部机能的运行状况,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运行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主要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定性研究,少数对社会保障水平定量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缺乏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回顾了前人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问题上的已有研究成果,在吸收和继承一些专家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把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分为四大类。并根据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对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数学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城镇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低保户的确定问题,对如何根据低保户家庭情况实施分类施保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数学建模提出了中央政府低保财政支出资金在全国各个省市科学合理分配的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对全国30个省市社会保障水平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为我国不同区域设计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发展对策:一类和二类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明显,应提高统筹层次和扩大覆盖面,优先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三类地区包括的是中,西部省市,主要问题是出现个人账户做实问题,因此应该正确处理个人账户有关问题;三类地区包括欠发达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下,加大政府的财政责任。对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实施分类施保。在具体分析各区域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策略后,提出了通过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来缩小区域差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