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政府改革的趋势。“新公共管理”强调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政府权力的分解和重新设计,倡导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主义”和市场合约的使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新公共管理”强调改革政府垄断,推行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并逐渐推行管制放松。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在公共服务供给管制策略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推行公用事业私有化、改革和重组管制机构和管制政策,逐步完成了从政府垄断到多元化供给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转型。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将公共部门的改革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先后制定一系列有关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领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推行了一套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和扩大融资渠道的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管理体制。这些改革的推出,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管理体制陈旧,管理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机构管理要求;公共服务部门组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形式单一,对于公共领域的社会多元化参与控制严格,或者进入门槛较高;公共事业部门在推行市场化过程中推行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医疗等)收费制,阻碍了低收入人群获得必要的服务;地区经济差异性和收入差异性不断扩大,行政“条块”垄断和地方财力的不同使得各地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参差不齐,管制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也相对缓慢等。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推行改革,包括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大包大揽但效率低下的局面,拓展多元化供给的渠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制法规,促进我国公共服务管理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提高供给效率,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采取国别比较和时间比较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方法,围绕着各国公共服务从垄断到多元化供给的演变历程,结合现有的管制理论,重点论述了市场经济运行中公共和私人供给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经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性质讨论了政府采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公共服务管制模式的变迁,提出“政府垄断供给模式”——“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市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我国现有的以政府垄断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不足,包括效率低下、供给不均衡,重点对地区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对公共服务供给、消费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城乡供给不均衡、财政扶持不均衡造成了各地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并影响到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逻辑和过程,对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从垄断向多元化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供给覆盖领域窄、财政供养不规范、绩效管理不严格、过度市场化又缺乏严格的监管等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向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过程中重建政府管制体系的命题,指出重建政府管制体系必须遵从的“四个原则”和着力开展的三项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