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台湾台南中医诊所门诊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时间为10日。对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服用氟康唑150mg,顿服,1次;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服用甲硝唑400mg,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10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治疗期间配偶应同时作相应的治疗。结果治疗组年龄19岁~49岁,平均35.7±7.55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4分-22分,平均11.94±4.09分;病情分级均为轻度;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19例,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11例。对照组年龄24岁~50岁,平均36.81±7.47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5分-21分,平均12.81±3.87分;病情分级均为轻度;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17例,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13例。两组在年龄、病情构成比方面基本均衡,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0例,其中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痊愈率3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其中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4例,痊愈率26.67%,总有效率86.67%。经秩和检验,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前、疗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中医证候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湿热下注型)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次要症状消失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口苦而腻”消失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对其他中医次要症状指标的消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其中加减龙胆泻肝汤对“口苦而腻”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西药。治疗后两组局部体征(妇科检查)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柴胡、当归、车前子等中药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药材来源丰富,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