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出口导向政策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经济体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极大的成长。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也逐渐发展成为贸易大国。201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2.35万亿美元。然而随着当前国际贸易现有格局面临不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抬头的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欧美国家采取了本国优先的政策,使得国际贸易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而各国经济同样也会因为贸易增长乏力而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我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尽管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趋近出口专业化的方向演化,但随着出口专业化程度提升,在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风险有集中的趋势。一国的风险敞口也会逐渐扩大,可能会对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历史发展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在过度依赖初级品出口时会引致负面效应,而出口商品多样化长期以来被视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重新审视出口商品多样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促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下,如何评估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背景及该选题的现实及理论意义进行分析,概述学术界有关出口商品多样化影响因素、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关于经济增长波动率视角下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论述本文采用的主要的研究逻辑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并对文献综述初步梳理评述,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全文的创新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介绍。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与出口商品多样化、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梳理,以及对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在该部分,主要回顾了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回顾,介绍了比较优势。此外本章节基于国内外学者有关出口商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证研究,对出口商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的稳定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梳理,为后文进行的不同研究样本下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是对我国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国际上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现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现状分析,主要是从我国的出口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我国出口商品多样化现状分析时,基于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从而有助于挖掘我国在面向单个出口市场国家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现状,并基于跨国数据分析出口商品多样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在本章节,本文主要借助了出口商品多样化指数分析方法,采用的指数主要是赫芬达尔指数和泰尔指数。第四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出口商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以跨国数据样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出口商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促进效应。从出口商品多样化的多项指数分析,定量分析产品和合作伙伴的多样化是否可以促进增长,是否因出口市场扩大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本章的理论基础是Herzer和Nowak-Lehnmann(2006)的理论模型,并试图扩展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效应,包括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出口伙伴多样化,以及出口二元边际,地理广度与产品广度等二元分析法,并分析不同细分概念下的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第五章,本章主要基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率的分析角度实证分析出口商品多样化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考察出口商品多样化是否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率。如果出口商品多样化的提升可以降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率,那么就可能存在一个潜在的影响渠道使得经济增长的动能产生不同影响。本章主要基于投资组合理论。本章将根据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出口商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率的影响,区分外延边际(新产品)和集约边际(更多均等份额)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第六章为基于中国不同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提升对我国面向该市场出口绩效的表现。现有研究主要以各国的整体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可能产生无法具体分析该国面向某一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本章基于中国的分出口目的地的出口商品多样化指数,实证分析不同出口目的地国家出口商品多样化指数提升是否有效改善我国面向该市场的出口绩效,从而分析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潜在渠道。该章节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实证分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提升是否有效促进我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出口绩效,为我国具体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提供相关政策建议的实证依据。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合全文现状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有关结果,对本章结论进行系统全面详实的整理,给出一个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系统性结论,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何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提升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的有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