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珍宝,是博大精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文明成果,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文化自信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引导青少年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有着重要价值。在《文化生活》中深入开发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第一部分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概念进行辨析,详细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的一种,与其他资源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其历史性和民族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面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从中开发有利于政治学习的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以课程资源的形式呈现给高中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尊重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建设,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形成浓浓的爱国热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通过展开调查问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有30.8%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非常感兴趣,有60.6%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比较感兴趣,感兴趣总占比91.4%,由此可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极大的需求价值,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生活》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但仍存在教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学方法略为单一,以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为主文化认知不够深入、文化忧患意识淡薄、文化行为自觉性欠佳问题。因此需要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树立多元课程资源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意识。第三部分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生活,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让德育课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第一,要遵循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的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的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强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意识,提高在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方式多样化的能力,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树立科学的开发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上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设置,实现“古为今用”,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体现人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学校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完成一次德育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培育实效性,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学校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崇尚传统文化的氛围,要加强经费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