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对人类的生存(例如区分可食用的东西与不可食用的东西)、概念形成(例如猫、狗)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对自然事象做合理分类是科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说明有何类事物存在也是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世界图景的重要部分。类通常被认为是对象在某种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范畴。但是,在日常活动和科学活动形成的众多类当中,哲学家们只关心很小部分的类,也即自然类,因为自然类提供归纳推理和科学说明的基础,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的基本结构特征。一个类是自然的,不是指它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而应指它是不依赖于人的、非任意的和同质的真实范畴。按照传统的本质主义解释,自然类有本质,并支持归纳推理、自然律和因果说明,这是区分自然类与非自然类的标准。自然类的本质发挥两种功能:第一,定义功能,也即本质是某实体成为类的成员所充分必要的条件;第二,说明功能,也即本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类的成员占有的其他属性。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夸克)、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例如黄金、水)以及生物物种(例如老虎、柠檬)都是自然类的典型例子。 然而,自然类的本质主义解释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生物物种,尽管物种在传统上一直被视作自然类的范例。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具有可变性、历史性、内聚性和无定律性,更重要的是物种没有本质。由于本质主义与进化论不相容,当代哲学家们的基本共识是生物物种不是自然类。但如果物种不是自然类,那么物种的本体论地位是什么呢?围绕生物物种是否是自然类的争论,一种回应是主张物种不是拥有本质的自然类,而是没有本质的个体,另一种回应是主张物种是自然类,但对自然类采取非本质主义的解释。物种个体论属于前一种回应。按照物种个体论,物种是拥有部分的整体,即历史实体,生物有机体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是部分-整体关系,物种内的有机体是通过宗谱联系在一起。但是,物种个体论的困难是很难说明有机体与物种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部分-整体关系。多元实在论和新本质主义属于第二种回应。多元实在论认为,自然类不是通过本质来定义,而是与人类兴趣有关,存在许多同等合法的方式将世界划分成类,每种分类方式都对应世界的真实特征。同样,有许多同等有效的标准将生物有机体划分成物种分类单元,每种分类方式都反映生物世界的客观特征。根据多元实在论,物种是非本质主义意义上的自然类。但是,多元实在论的困难是它忽视了常识分类与科学分类之间的重要差异,并且物种多元论与物种实在论难以结合。新本质主义认为物种是拥有“新”本质的自然类,这种新本质或者放弃传统本质的定义功能,或者放弃传统本质的说明功能。总之,多元实在论和新本质主义都不能提供生物物种乃至自然类的一种恰当解释。 本文提出一种动力学系统理论进路来解释生物物种,并将其扩展为自然类的一般解释。一个动力学系统理论是用数学工具来刻画事物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当变量和参数处于一定条件,动力学系统会趋向某个稳定状态,即“吸引子”。如果我们用动力学系统理论来描述生物进化过程,那么物种可以看作动力学系统状态空间中的吸引子。物种的动力学系统理论由此可以解释物种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同理,如果我们把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的变化看作一个动力学系统,那么自然类也对应动力学系统中的吸引子,它是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所趋向的稳定状态。按照自然类的动力学系统理论,实体、属性、事件、状态和过程的自然类都能得到直观的说明。通过动力学系统理论来解释自然类,我们还可以论证自然类的含混性。如果自然类在本体论上优先于个体,那么自然类的含混性将极大地支持本体论的含混性,也即含混性是世界的真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