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是目前最轻的结构材料,其密度大约是钢材的23%,铝合金的66%。此外,镁合金还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阻尼减震性,以及优异的切削加工性。然而,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很低,耐腐蚀性能较差,这些缺陷都极大的限制了镁合金的使用。大量文献报道添加稀土元素可以很好的改善镁合金的上述缺陷。相比于传统镁合金,稀土镁合金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延伸率。此外,大部分稀土元素在镁中拥有较高的固溶度;通过适当的时效处理,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是目前最轻的结构材料,其密度大约是钢材的23%,铝合金的66%。此外,镁合金还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阻尼减震性,以及优异的切削加工性。然而,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很低,耐腐蚀性能较差,这些缺陷都极大的限制了镁合金的使用。大量文献报道添加稀土元素可以很好的改善镁合金的上述缺陷。相比于传统镁合金,稀土镁合金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延伸率。此外,大部分稀土元素在镁中拥有较高的固溶度;通过适当的时效处理,稀土镁合金可以拥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开展对稀土镁合金高强高韧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课题通过对原始Mg-5.4Gd-1.8Y-1.5Zn(wt.%)稀土镁合金铸坯进行等温多向锻与热轧,系统分析了热加工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原始铸坯中没有添加Zr元素,因此铸锭中晶粒组织粗大。不同再结晶比例的多向锻锻坯在轧制后原始大晶粒与再结晶小晶粒的力学性能,取向分布是不同的。因此这相当于两种不同材料的层状复合材料,而不均匀组织使得其力学性能也大不一样。实验中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准则(锻造道次,轧制压下量,轧制速度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制备了综合性能较好的退火态稀土镁合金板材,其抗拉强度为295 MPa,延伸率达到19%左右。此外,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再结晶比例的晶粒组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轧制过程中未再结晶部分大晶粒相比于再结晶小晶粒更易发生转动生成基面织构,这些基面织构大晶粒可以很好的提高板材的强度。然而,由于大晶粒的存在使得板材变形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这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因此,在这个矛盾关系中存在一个平衡点:文中发现当6道次锻坯轧制后,其晶粒尺寸比例以及织构分布使得其综合性能最佳。通过原位表征实验,本课题从3个方面对稀土镁合金里的应变调节机理进行了分析:(1)位错在相邻晶粒间的滑移转移;(2)位错在不同取向晶粒内的分布及取向相关性;(3)位错诱导孪晶过程中的应力演变。稀土元素的添加避免了镁<c+a>位错的有害分解;并且稀土元素可以减少基面与锥面滑移系开动的临界剪切应力差。相比于传统镁合金,锥面滑移系的开动使得稀土镁合金的变形行为呈现出不同特点。原位拉伸测试表明Mg-Gd-Y-Zn稀土镁合金中的滑移转移(slip transfer)类型主要涉及基面-基面位错以及基面-锥面位错。几何因子m′值与宏观Schmid因子之和的乘积可以作为基面-基面位错滑移转移的阈值曲线。而对于锥面位错来说,m′值与Schmid因子之和的乘积结果数据散乱,这表明锥面位错晶粒内的应力状态偏离单向拉伸应力。基于Nye位错张量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结果表明在变形开始时基面位错的分布符合Schmid因子定律,即在Schmid因子较高的晶粒内基面位错比较容易开动。而在变形后期,基面位错在硬取向晶粒内密度较高。锥面<c+a>位错与晶粒取向之间呈弱相关性,锥面位错倾向于在硬取向晶粒里开动。原位高分辨EBSD揭示了位错滑移对相邻晶粒里孪晶开动的影响;开动的孪晶系与滑移系之间的Luster-Morris m′指数很高。孪生过程中,孪晶面上的切应力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孪晶的扩展阶段有时甚至可以观察到负的切应力。此外,孪晶在形核阶段的局部Schmid因子值是最大的;在之后的变形中局部Schmid因子值逐渐变小。相比于未开动孪晶,开动孪晶系具有最大的局部Schmid因子值。当孪晶的局部施密特因子与m′值相乘的结果位于阈值曲线上方时,滑移诱导孪晶现象发生。
其他文献
2219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热稳定性和耐腐蚀等优点,在航天飞行器结构减重及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弧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作为一种适合实现Al-Cu合金大型结构件快速制造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结构件的快速制备领域。在2219铝合金WAAM过程中,高孔隙率、柱状晶和晶界偏析的形成导致沉积试样强度和韧性下降。本文从均匀化组
微流控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传感检测、药物输送和材料合成等领域。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灵活操纵微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和行为特性,包括富集、轨迹调控、定向迁移和装载样本的释放等,往往是这些应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鉴于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基于流体特性、通道结构、声-光-电-磁效应和特殊功能材料的颗粒操控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合,但也具备一些显著的缺陷
使用智能机器人参与护理工作是解决老龄人口日益增多与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问题的有效手段。护理机器人应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能够代替护理人员完成帮助老人翻身,或者在病床和轮椅之间搬运老人等需要较大体力的工作。但目前已有的机器人存在负载能力小或自重过大的局限,不能满足护理实际需求。为此,本文基于面向护理搬运任务的机械臂大负载需求,提出一种绳驱串并联混合机械臂,对绳驱并联机构、大负载肩肘关节、刚柔耦合
航空煤油作为冷却介质可以对机载设备和发动机进行高效冷却,以确保飞行器的飞行安全。航空煤油在冷却通道内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溶解氧与其他痕量物质通过链式自由基反应发生氧化结焦,生成沉积在壁面上的焦体。氧化结焦与燃油的流动换热相耦合,严重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亟需对复杂的氧化结焦过程进行研究以认识其结焦动态特性,并分析氧化结焦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研究航空发动机冷却通道内航空煤油氧化结焦沉积对换热的
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长期工作在高压及振动载荷等恶劣环境下,容易产生诸多损伤缺陷,对其修复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TIG(Tungsten Inert Gas)电弧熔丝修复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有望成为一种经济可靠的修复方法。然而在钛合金电弧熔丝修复过程中,极易出现粗大的β柱状晶、α相强织构特征以及不均匀微观结构等组织特征恶化沉积层性能。本文针对叶片试样模拟件,开展了TC17钛合金直流电弧熔丝单道单
采用大型整体式中空构件替代传统的组合式结构,是实现飞行器减重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够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因此,高强铝锂合金中空结构件的制备及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备受关注。但目前铝锂合金轻量化构件的研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如室温成形性能较差,空气环境中界面结合强度低,真空环境下设备要求高、焊接效率低等。本文以国产密度最轻的铝锂合金5A90板材为研究对象,在其表面电沉积Cu镀层阻碍
锂金属具有3860 m Ah/g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极电势,被称为能量之“圣杯”,它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锂金属较高的活性会造成枝晶生长以及电解液消耗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容量下降,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探究锂金属负极的保护措施成为近年来该方向研究的重点。目前常使用界面调控或三维支撑骨架来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这些方法都
镁合金是最为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焊接应用于镁合金结构制造,能有效推动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双轴肩搅拌摩擦焊(Bobbin friction stir welding,BTFSW)作为搅拌摩擦焊的变体,适用于中空结构焊接。目前镁合金BTFSW面临热塑性金属流动性差、易出现缺陷、焊具易断裂、搅拌区(The stirred zone,SZ)强织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ZK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的第一大科技革命。随着海底光纤的铺设,通信卫星的升空,以及因特网的普及,直至本世纪初,几乎所有的人类都被名为“互联网”的无形大网所包裹联系起来,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车联网等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名词。这些新技术对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涡旋光束是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图像在数字医疗、工业检测、多媒体、刑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愈发重要与迫切。特别的,图像恢复和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两项重点研究课题。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变分偏微分方程方法因其较强的局域自适应性和高度的灵活性而被广泛研究。低阶变分偏微分方程模型往往会导致“阶梯”效应,使得图像处理过程中产生虚假的边缘。本文利用高阶变分偏微分方程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