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金属具有3860 m Ah/g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极电势,被称为能量之“圣杯”,它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锂金属较高的活性会造成枝晶生长以及电解液消耗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容量下降,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探究锂金属负极的保护措施成为近年来该方向研究的重点。目前常使用界面调控或三维支撑骨架来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这些方法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金属具有3860 m Ah/g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极电势,被称为能量之“圣杯”,它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锂金属较高的活性会造成枝晶生长以及电解液消耗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容量下降,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探究锂金属负极的保护措施成为近年来该方向研究的重点。目前常使用界面调控或三维支撑骨架来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这些方法都能达到抑制锂枝晶和提升电池循环寿命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仅通过单一策略很难实现高效的锂金属保护,需考虑多种方法联用以期得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基于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引入非原位保护膜、原位保护膜以及三维骨架原位膜等多种界面调控策略,达到有效抑制锂枝晶和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寿命的目的,为推进锂金属负极的实用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首先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双层非原位保护膜。通过低温固相法制备Zn O纳米棒,并将其均匀刮涂于锂金属表面形成缓冲层,再覆盖利用旋涂法得到的Zn O/PVDF-HFP复合膜,从而构成双层非原位保护膜。缓冲层用于缓解固-固界面接触,将界面阻抗由数百欧姆降低至26.2Ω,从而减弱非原位保护膜不紧密接触造成的电压骤变。这种双层Zn O/PVDF-HFP@Zn O保护膜可使锂铜电池在酯类电解液中的库伦效率达到94%,且稳定维持100圈不衰减。此外,将该保护膜用于锂-锂对称电池时,电池稳定运行500 h,且200圈循环后对称电池中受保护锂表面光滑无枝晶生长,Zn O粉末依然保持较好的棒状结构。其次探究保护膜内存在的介电效应及其对锂沉积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建立理论模型,分别模拟恒流和恒压时,不同相对介电常数的保护膜下锂金属表面锂离子流分布情况。当锂金属发生沉积时,保护膜内同时存在浓差极化电场、介电极化电场以及外电场。浓差极化电场和外电场引起的保护膜介电效应可以引发反向电场,抑制膜内电流骤变,进而起到均匀化锂离子流的作用。恒流情况下模拟离子流均匀的最优相对介电常数范围为5~13。通过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对介电常数的保护膜,并通过锂-锂对称电池的稳定性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结果。再次,针对非原位保护膜引起界面接触不紧密的问题,本论文利用固态阳极氧化法,在锂金属表面制备得到原位保护膜。使用无定形氧化铝薄膜作为过渡固态电解质,在10 V电压下锂金属表面可形成富含碳和锂化合物的原位保护膜。使用这种原位保护膜,锂-锂对称电池可稳定运行1500 h,钴酸锂全电池可运行300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锂金属负极和全电池的循环寿命,还可实现锂负极界面枝晶层的修复。此外,氢氟醚参与的固态阳极氧化过程可以得到氟化原位保护膜,这种保护膜可使钴酸锂全电池在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83.18%。最后,分别研究非牺牲型高氯酸锂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以及三维锂金属碳骨架的制备方法。探究高氯酸锂添加剂对三维锂金属碳骨架的界面调控作用,和对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的提升效果。考察利用碳扩散效应制备的中空结构碳纤维三维骨架对锂金属循环性能的增强效果,当其与高氯酸锂添加剂联用时,骨架表面会发生锂嵌入从而形成含碳的三维锂金属表面层。这一协同效应可使锂-碳电池的库伦效率提升至99.6%,并稳定循环800圈。通过高氯酸锂添加剂与骨架的联用策略,容量型三元镍钴锰全电池可稳定循环250圈,这突破了传统牺牲型添加剂在大比表面积骨架上快速消耗造成全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弊端。
其他文献
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稳定的固体制冷特性,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其中稀土非晶合金磁制冷工作区间宽,一直被视为磁制冷的重要候选工质材料,遗憾的是较低的磁熵变一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磁性过渡族元素的引入有望大幅提升稀土合金的磁热性能。本文采用熔体抽拉技术制备了四种三组元HoEr基磁性过渡族合金纤维,通过理论计算实现了合金纤维磁热性能预估;阐明了合金纤维微结构对磁热性能的影响规
轴承作为重要的传动件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机械效率。相比于普通轴承,航空轴承的服役条件更加苛刻,可靠性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其向超长疲劳寿命、超高强韧化和耐磨的方向发展。M50钢及其变体M50Ni L钢被称作第二代轴承钢,是目前航空轴承的主要用钢。碳氮薄膜因其固有的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应用于齿轮箱和轴承的良好候选材料。然而,硬度较高的碳氮薄膜与钢基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容易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可溶液加工、可卷曲和可大面积制备等特性,是新一代重点发展的光伏技术。目前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9%,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相对于硅基和钙钛矿光伏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其次,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性能材料不足、高性能器件工艺复杂及稳定性较差。有机给受体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给受体材料协同发展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有机太阳能电池存
消毒是净水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保证出厂水生物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手段,其中液氯消毒应用最广泛。然而消毒在保证饮用水生物安全的同时,会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这些DBPs当中有些已经被证实存在对人体健康致癌、致畸或致突变风险,因此DB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DBPs生成的种类和浓度由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
2219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热稳定性和耐腐蚀等优点,在航天飞行器结构减重及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弧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作为一种适合实现Al-Cu合金大型结构件快速制造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结构件的快速制备领域。在2219铝合金WAAM过程中,高孔隙率、柱状晶和晶界偏析的形成导致沉积试样强度和韧性下降。本文从均匀化组
微流控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传感检测、药物输送和材料合成等领域。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灵活操纵微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和行为特性,包括富集、轨迹调控、定向迁移和装载样本的释放等,往往是这些应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鉴于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基于流体特性、通道结构、声-光-电-磁效应和特殊功能材料的颗粒操控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合,但也具备一些显著的缺陷
使用智能机器人参与护理工作是解决老龄人口日益增多与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问题的有效手段。护理机器人应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能够代替护理人员完成帮助老人翻身,或者在病床和轮椅之间搬运老人等需要较大体力的工作。但目前已有的机器人存在负载能力小或自重过大的局限,不能满足护理实际需求。为此,本文基于面向护理搬运任务的机械臂大负载需求,提出一种绳驱串并联混合机械臂,对绳驱并联机构、大负载肩肘关节、刚柔耦合
航空煤油作为冷却介质可以对机载设备和发动机进行高效冷却,以确保飞行器的飞行安全。航空煤油在冷却通道内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溶解氧与其他痕量物质通过链式自由基反应发生氧化结焦,生成沉积在壁面上的焦体。氧化结焦与燃油的流动换热相耦合,严重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亟需对复杂的氧化结焦过程进行研究以认识其结焦动态特性,并分析氧化结焦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研究航空发动机冷却通道内航空煤油氧化结焦沉积对换热的
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长期工作在高压及振动载荷等恶劣环境下,容易产生诸多损伤缺陷,对其修复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TIG(Tungsten Inert Gas)电弧熔丝修复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有望成为一种经济可靠的修复方法。然而在钛合金电弧熔丝修复过程中,极易出现粗大的β柱状晶、α相强织构特征以及不均匀微观结构等组织特征恶化沉积层性能。本文针对叶片试样模拟件,开展了TC17钛合金直流电弧熔丝单道单
采用大型整体式中空构件替代传统的组合式结构,是实现飞行器减重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够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因此,高强铝锂合金中空结构件的制备及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备受关注。但目前铝锂合金轻量化构件的研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如室温成形性能较差,空气环境中界面结合强度低,真空环境下设备要求高、焊接效率低等。本文以国产密度最轻的铝锂合金5A90板材为研究对象,在其表面电沉积Cu镀层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