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排污行为猖獗、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新时代环境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应运而生。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是实现环境治理区域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因此,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主体角色、监督企业环境治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排污行为猖獗、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新时代环境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应运而生。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是实现环境治理区域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因此,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主体角色、监督企业环境治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合法性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基础理论对中央环保督察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阐述地方政府面对督察压力通过发挥“立法—监测—处罚”命令规制效应、“税收—补贴—激励”经济激励效应和“举报—曝光—互动”的公众参与效应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本文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中央环保督察是否能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此外,根据企业股权性质、行业性质、高管有无海外经历和独立董事比例高低等微观层面因素以及城市规模、企业所在地官员晋升激励等宏观层面因素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动态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增加,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高管有海外经历、独立董事比例较高、城市规模较大、官员晋升激励较强时更显著且中央环保督察对于企业环保投资水平的提高作用具有持续性。再次,本文通过选取地方环境法规与条例数量、污染监测点数量、行政案件处罚数量、环境相关税费占GDP比重、环境财政支出、接受群众信访投诉数量和公开环保新闻报道数量七个变量多维度刻画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探讨中央环保督察是否能改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结果表明这一改善作用是存在的。在上述内容成立的前提下,通过中介检验证明中央环保督察能够通过改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最后,结合以上内容为中央环保督察、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和企业环保投资的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疲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了巩固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向发达经济体市场出口的同时,要挖掘亚非拉等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加快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无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实行以后,市场分割成为了制约地区长期发展的一个因素,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够通过“以邻为壑”的方式保护本地市场,但长期会阻碍我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14亿人口的大市场效应。交通是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带动本地的经济活动,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释放活力,近年来,我国通过交通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地区的交通也得到了充
全球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危机。不公平的经贸往来使得资源和收益向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好的对外贸易意味着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和福利创造的最大化,因此,为了准确评估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综合影响,本文以中国282个主要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生态福利绩效定义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并从社会福利和生态消耗两方面构建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强劲发展,对构建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融资难是企业始终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加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借贷和从供应链贸易信用借贷都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资金约束压力上升,银行和供应商则鉴于零售商的违约风险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入贯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我国通过税制改革,以具备税收中性性质的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产生的影响,为“营改增”政策提供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双方面研究“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在梳理过往关于营改增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手段是影响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重要因素。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不对等,导致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再加上“政治锦标赛”的影响,地方政府倾向于利用权力和信息上的优势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本文系统研究了政府干预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并将政府干预手段分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直接投资、支出竞争四类,运用理论分析
随着“互联网+”形式下供应链模式的改变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大量的假冒产品正在渗透几乎所有行业、经济体的市场和供应链,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缺乏可见性及可追溯性,而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发展及其可追溯的特性,为解决此类假货渗透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结构,分别考虑在单渠道和双渠道结构中,市场中存在假货渗透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哪些影响,并在此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十九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什么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答案是农业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农业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农业上市公司改良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依据,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本文基于
“营改增”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增长奇迹之后,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然较为有限,我国经济当前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连接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其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当前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而“营改增”可能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和促进专业化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常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旧常态粗放发展向新常态集约发展转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可见降低资源错配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下“晋升锦标赛”以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拥有“支